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假如能变多个我会有一个陪伴你> 4.第四章 爸妈身心受折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第四章 爸妈身心受折磨(1 / 2)

 刚搬入西花园那阵子,是我们姐妹最孤独无依的阶段。

爸爸下乡支农,妈妈到公社上班,狭窄的西厢房里只有我们姐儿仨转来转去的。

放学回到家,炕凉灶冷,肚子饿得咕咕叫。

我们面面相觑,不知该从哪里着手。

住在公社大院时,我们只顾自己玩耍痛快就行了,家务活儿从来不用我们做,顶多在打饭时帮爸妈拿盆、排队、再端回家,就这点儿事,还不知让妈妈表扬了多少次。

可是忽然间我们被撂在刚组建好的家里,不做饭就没吃的,不挑水就没喝的,不烧炕屋里就没有热乎气儿。

我们总在生不着火时想进家先捅炉子的妈妈,总在饥饿时想常给我们买熟食的爸爸,总在挑水时想大院里挨门送水的大哥哥,总在点煤油灯时想公社晚上十点之前一直亮着的电灯。

可惜想再多也没有用,所有的事都得自己动手。

十岁的姐姐成了我和妹妹的主心骨。她总能在我们愁眉苦脸时想方设法把我们逗乐,然后温和地发出指令,让我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慢慢地,姐姐成了生炉子、做饭能手,我担起了挑水、买柴、洗碗等杂事,妹妹则出一些想吃什么的点子,然后我们一起努力把肚子填饱。

晚上睡觉,没有爸妈的炕显得特别空,加上老鼠窜来窜去让我们一时很难入睡。虽说大院里有好几户人家,但我们谁也不熟,不敢和人说话,更不敢到谁家串门,只好早早插上门呆着。

我们轮流说各自班里发生的事,实在没什么事就说当天学的课文。好在正处于觉多时段,不知不觉也就睡着了,并且很快就适应了。

我们每天都怀有对爸妈的期盼。后来才了解,爸妈除了工作之外最惦念的也是我们。

爸爸妈妈虽说生在战乱年代,又跟着部队走南闯北,到地方后也工作多年,但他们都属于品性善良又单纯之人,总是一心扑实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得以组建家庭后,他们又以感恩的心情更加全力以赴了。但他们心中一直挂念着我们,一旦有空闲便急急忙忙往家赶。只不过按那时的规定,每周只休星期日一天,还经常被要求加班、奉献。他们都属于领导干部,必须是要带头做表率的。

没过多久,那场大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他们愈发没有自由了。

爸爸在经受一次次审查、一次次检查、一次次过关之后,被下放到干校,一去就是两年。

说是劳动锻炼,其实就是被圈在山上的一个小窝棚里。

白天还好说些,等到漆黑的夜晚,父亲也是孤身一人聆听山风的吼叫,那情景想想也很可怕。后来,有一只纯黑色的山猫总去陪伴父亲,他俩成了相互依靠的伙伴。

父亲终于获得解放之时,抱上大山猫骑上自行车就往家里奔,到家已经是深夜了。

那只猫真是太漂亮了:满身的毛像黑绸子一样光亮,一根杂色都没有;那眼睛像铃铛般又圆又大,到晚上还会放射绿莹莹的光;它的身子也比家猫高大许多。

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愿意把好吃的食物让给它。但他受不了屋内的圈养,每天都要出去寻找广阔的天地。

爸爸特意在窗户上开了一个门,任它进出。然而,这种居民区的环境比起山林来还是很让它委屈。它的身体不但越来越消瘦,而且出去的时间越来越长,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爸爸还想用在深山里的抚爱那般来补偿它。但终有一次,它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

多少次,爸爸渴望地看着窗户上留的猫洞,念叨它在深山里与他相伴的情谊。我们一方面希望它能回来,进而适应这里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在内心里祈祷它能找到回山的路,重新过上熟悉并惬意的日子。

看爸爸站在窗前盼望山猫回归的落寞神情,让我猜测出他在干校期间该是多么的孤寂,真真让人心疼啊!

事后我听一位同学说:她的爸爸也去过干校,她去给送过衣服。

我忽然自责起来:我怎么没想到这事呢,我也应该可以给爸爸送些保暖的衣服去呀!

但随后便排除了这个假设。因为我那时太小了,即便能找到那里,也会碰到层层关卡,衣服能不能送到爸爸手里、能不能见到爸爸都是未知数,而如果爸爸知道我去过那里,他会更加担心我能否平安回家,反而增加他的心里负担。

要是有“H2我”就好了,那就可以一直陪在爸爸身边,跟他看白天山中风景,观夜晚满天星辰,听他讲心中所想,慰藉他女儿情怀。如果能做到这些,我爸爸一定能心情舒畅,脸上又会常常泛起那种特有的羞涩笑容了。

在运动中,我家受害最深的是我妈妈。

1966年10月,妈妈被任命为一个公社供销社的分店经理。运动开始时,县里要求抽一名干部去公社中学当工作组里的观察员。供销社领导研究后,认为社里干部少,每人手头都有一摊儿固定工作,只有刚刚到来的苏真还算机动,于是报请上级。

妈妈当时很不情愿,但又不忍心让领导为难。她一贯服从组织和领导,不管到哪里、做什么,无论自己心中愿不愿意,总是毫无怨言、不折不扣地听从命令,这次也是如此。

不料等待她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灾难。

妈妈从未正式进学校念过书,于是她怀着崇敬之心进入中学大门。然而她很快就了解到大多数学生目前状况并不乐观:学生的年龄大小不一,同班级的能相差到好几岁;起点有高有低,学习最差的连小学知识都没有掌握;学习目标很不一致,甚至一些家长抱的想法是:家里孩子多,在家闹得慌,到学校有人看着,还有伴儿,好歹能识个字就行了。

面对这种情况,妈妈很是着急。她一再督促学生要抓紧时机好好学习,掌握知识和本领,好为祖国多做贡献。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多数人的不理解。就连一些家长都反问她:一个庄稼人,学会种地就行了,要那么多文化有啥用?急得妈妈干跺脚却使不上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