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非线性波动> 38.老子是一种大格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老子是一种大格局(1 / 2)

 老子是一种大格局

——灵遁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被各种各样的色彩和形式所吸引。钱啊,名啊,利啊,权势啊等等这些东西,会围着你。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心态很燥,但是深陷其中。

理由是人是社会性动物,现在的人都是这样的。我要往上走,往上爬。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准则,生活态度。我一直说没有敬畏之心,是我们现代人最大的原罪。

我有时候看看我自己,看看周围的人,看看网上的图片和信息,真的会觉得老子啊,庄子啊这些人活得才是真性情,真自然。

我们是该回到远古,去心对心的听听这些老者肺腑之言,听听他们的恬淡心态。找到这种智慧,普及这种智慧,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嫉妒,有那么多不正常,有那么多神经病。

圣人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身边,如春风,如大山,如清泉。“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出子老子《道德经》,说的就是老子本身。他的五千言字,字字鎏金闪光。生命力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强大。

诗人臧克家也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没有真正去生活的人,去好好观察生活的人,去思考自己,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人。记得上面的话,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指导。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眼界有多远,格局就有多大。没有飞机,没有大炮,没有望远镜,更没有飞船。老子的格局是咋样。道德经第一句话就很清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大概翻译是这样的: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可以叫的出的名,就不是永恒存在名。无,是天地原始的称谓;有,是万物母体的名称。所以常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

这就是老子的格局,这就是老子对于世界的思考。他的格局不是吃饭,不是睡觉,不是一个村,不是一个县,也不是一个省。他的格局是宇宙,是道。

我们知道“道”是贯穿《道德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道德经》本身也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用我的话,可以这样说,道经就是世界观,德经就是方法论。

老子显然不是理科生,但他是生活的实践大家,大师。从朴素的事物中,总结出的道理,令我们现在的人都瞠目结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句子如洪钟一样,响彻了2千多年。还会继续鸣响。

物理学上的真空不空,隔空传输不都是老子口里的话吗。所以说大道至简。老子很早就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了。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就是老子。他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

。” 所以说老子是最恬淡的人,他轻灵如水,是无人反驳的。他与自然一样,他有宇宙常心。这就是圣人。试问这样的人,会计较吗?会嫉妒吗?会贪财吗?会痛恨吗?

会的,因为他也是人。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他能理解,他能控制,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的。用他的话说:无为而治,宠辱不惊。当代的我们真的要记住老子的这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就是说别太把自己看的那么重。

上面说了,老子肯定不是理科生,由于生产力和理论知识的条件限制,老子肯定不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以及物质世界具体的运动规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