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那年的记忆> 名趣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名趣二(2 / 2)

以上我们只是随意举出的。小说中的数目肯定比那多十倍、百倍。对于这些人物,因他们多是一齐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所以胡些人物的性格,就是靠名字来加以区分了。

古龙写了“十二生肖”以及“十大恶人”(均见《绝代双骄》),显然是将人的形象、性格、气质乃至武功往“名”上靠,而不是以写独立的性格为主。如写“司晨客”(鸡),那就写他跑得迅速,报讯通息。写到猴、羊、马、蛇、虎……等等,也都尽量往动物属性上靠,如“鼠”就是魏无牙,他排在第一,且形象萎琐,会打洞,还养了一大群老鼠,这些当然是从“鼠”着眼的。

又如金庸的“四大恶人”,是以“恶”字排列的位置来划分的。如“恶贯满盈”段延庆,其“恶”排在第一个字,他就是第一恶人。而“无恶不做”叶二娘的“恶”字排在第二;余以此类推。

《神雕侠侣》中的“西山十鬼”当然也是各有特色:长须鬼是长胡子;大头鬼的头特别大;笑面鬼总是笑咪咪的,这都是一目子然;而催命鬼肯定很凶,讨债鬼肯定难缠……这又是一听就知道的。余以此类推。像这样,我们既能分得清他们谁是谁,又知他们是同一群类。

同一书中的史氏昆仲,名也号也各自分明而且很有意思:史伯威、史仲猛、史叔刚、史季强、史孟捷,这五个名字,既有伯、仲、叔、季、孟这种传统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的排列习惯,同时又威、猛、刚、强、捷。他们五人的号分别为“白额山君”(老大,善驯虎)、“管贝子”(老二,善驯豹)、“大力神”(老四,善驯象)、“金甲狮王”(老三善驯狮)、“八手仙猿”(老五善驯猴)……这样,伯、仲、叔、季、孟;威、猛、刚、强、捷;虎(威)、豹(猛)、狮(刚)、象(强)、猴(捷);而且各人的武功套路,乃至性格都与虎、豹、狮、象、猴相近。可见作者在写这些人物时,是花了不少的功夫的,而读者看起来,也格外有兴趣。

另外有些人物,尤其是同胞兄弟或同胞姐妹,他们的性格、形象的区别都不大,也没有区别的必要,不但没必要,而且正是区别不清才格外有趣。例如《笑傲江湖》中著名的六史弟“桃谷六仙”;《天龙八部》中天鹫宫的“梅兰竹菊”四姊妹。谁分得清梅、兰、竹、菊?谁又分得清哪是桃根、桃干、桃枝、桃叶、桃花、桃实?--他们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有趣的符号罢啦,梅兰竹菊有雅趣,而桃之根、干、枝、叶、花、实,倒也先后分明,大有俗趣,难为作者是如何想出来的。

这种群类形象,是作者不准备花功夫去写的,因而赐以佳名。有佳名也无佳名大不一样,如《射雕英雄传》中南帝出家,法号一灯大师,带了四位徙弟,原都是朝中将相,随师出家之后,分别做渔、樵、耕、读,这四个名号,就让人记住了。而《天龙八部》中的大理国的四大卫士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朱丹臣虽然也有“四大”之名,而且同姓同韵(褚古傅朱),但这“四大”既没有“四大恶人”那么出名,也没有“渔樵耕读”四大弟子那么出名,其原因就是名字上的花样还不够。

梁羽生也是此道高手,例如《白发魔女传》中的“武当五老”的道号,分别最了紫阳、黄叶、红云、青蓑、白石之名,既有色彩,又分出阳、叶、云蓑、石等不同的悠个性气质,既富有诗意,又让人记得住。

其他的例子,我们也不必多举了。反正读武侠小说,闲来无事,玩味玩味其中人物的名号,是极有意思的。--又想起来几人,名号精彩且匪夷所思,提供给朋友们欣赏,即《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些人名。如张无忌与杨不悔,单独看来并无什么,但联系起来,就有意思了,张对杨(扬之意也),无忌对不悔。再如赵敏手下的神箭八雄:赵一伤、钱二败、孙三毁、李四摧、周立输、吴六破、郑七灭、王八衰,这是啥“八雄”的名字?姓也奇怪,恰好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名又是伤、败、毁、摧、输、破、灭、衰,简直没一个好字,

而“王八衰”之名恐怕旷古未有,又要空前绝后了。

当然,这些显然是“文字游戏”。读书之乐其中也包括文字游戏。《红楼梦》中的“原因叹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怀”(悲)何尝不是文字游戏?《倚天屠龙记》中还有什么殷无福、殷无禄、殷无寿,《天龙八部》中还有一个人叫“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简称赵钱孙),这当然也是文字游戏,搏君一笑耳。

不过,在武侠小说的“名趣”中,争名之趣,那就不仅是博君一笑啦,还须在一笑之余想点什么。

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金庸《天龙八部》中的南海鳄神岳老三,他在四大恶人中排名第三,他的第一次露面,就因要争“恶名”而杀了钟万仇的家丁进喜儿,只因进喜儿说了一句“你……三老爷……一点也不恶,半……半点也不恶”。没想到这句话大大地得罪了岳老三,气得他将进喜儿的脖子扭断了。岳老三与别人相反,别人巴不得别人说他“不恶”,而岳老三却巴不得人家说他“恶”,而且越恶越好。这也是“大丈夫不能留芳百世,也应遗臭万年”的意思了,看起来是好笑,但想起来就不好笑了。岳老三不仅要人说他恶,而且还要人说他是“第二恶人”,而不许叫他“第三恶人”,他与第二恶人叶二娘争“二恶”之名的矛盾,处处使人发笑,但想到一个人为“恶名”的排列而如此认真、矫情,那就在人性的弱点面前再也笑不出来了。(他不敢也段延庆争“天下第一恶人”,那是因为他的武功远远比不上段延庆,曾被段延庆揍得鼻青脸肿之故)--他争的不仅是“恶”的排列,而是“天下第二”这个“座次”。

典型的例子之二,是金庸的小说《鸳鸯刀》中的“太岳四侠”的故事,书中写道:……周威信道:“在下周威信,江湖上朋友送了个外号,叫做‘铁鞭震八方’。”那病夫冷笑道:“嗯,这外号倒也罢了,只是这‘镇’字要改一改,改一个‘拜’字。”

那瘦子一愣,道:“改成‘拜’字?嘿,姓周的,我大哥给你改了个匪号,叫作‘铁鞭拜八方’!我大哥料事如神,言之有理。”说罢四个汉子一齐捧腹大笑。

周威信心想:“江湖上有方道:‘忍得一时之气,可免百日之灾。’”当下强忍怒气说道:“取笑了!四位是哪一路的好汉?在哪一座宝山开山立柜?掌舵的大当家是哪一位?”那瘦子指着那病夫道:“好,说给你听也不妨,只是小心别吓坏了。咱们大哥是烟霞神龙逍遥子,二哥是双掌开碑常长风,三哥是流星赶月花剑影,区区在下是八步赶蟾、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八省盖一鸣!……”

这位“太岳四侠”中的老四盖一鸣当真是“一鸣惊人”,如果我们只听他们自吹自擂,那真要肃然起敬,但再往下看则又要笑破肚皮,什么“铁鞭镇八方”周威信,他连“拜八方”的资格都不够,“太岳四侠”简直是四条浑虫。那位大哥打穴总是差了一尺左右,三哥双掌开碑总砸自己的脚,三哥流星赶月去逃命,老四名号最多,却更不中月,只会说“我大哥料事如神,言之有理”,是一位牛皮大五兼马屁大王。--江湖上,社会上的“名”有多少是“符实”的呢?第三个例子是《神雕侠侣》的最后一回,当一灯大师、东邪、周伯通

、郭靖、杨过等一群当世高手到华山祭拜洪七公,没想到有一群人也在那儿搞什么“华山论剑”,要争“天下武功第一”的名头,搞得黄药师等人大吃一惊,还以为长江后浪催前浪,江湖上新人辈出,以至于他们连一个也不认识,可是--只见人群中跃出六人,分作三对,各展兵刃,动起手来。数招一过,黄药师、周伯通等无不哑然失笑,连一灯大师如此庄严慈祥的人物,也不觉莞尔。又过片刻,黄药师、周伯通、杨过、黄蓉等人或忍俊不禁,或捧腹大笑。原来动手的这六人武功平庸之极,连与武氏兄弟、郭家姊妹相比,也是远远不及,瞧来不过是江湖上的一批妄人,不知从哪里听到“华山论剑”四字,居然也来附庸风雅。

说他们附庸风雅,这未免太过轻描淡写了,这些人乃的的确确是为了争那“武功天下第一”之“名”来的!倘若没有其他的高手在侧,他们这群人中矮子里找长子,“比”出的“第一”谁又能说他们不是“天下第一”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固是真理。然而江湖熙熙,皆为名来,江湖攘攘,皆为名往。这句话想来也不错。

名这玩艺儿,果真有巨大的吸引力,古往今来有多少故事与名有关?“名也、权也、利也、欲也”,这名排在首位,我辈俗人,又有几个能做到佛家的“无名、无相”,懂得道家祖宗老子的名言“名可名,非常名”?<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