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却说项羽是贵族子弟出身,天生的官二代、富二代。早年,他深受叔父项梁的影响每日习武练剑,不但身子骨好,还成就了一身好武艺。他最看不惯那些微不足道的草民,认为他们根本不值一提。他却特别崇尚济贫除强的绿林好汉,历代有名有姓的名将豪杰,所以我们看到项羽后来留将去兵也就不足为怪了。也许是天生的优越感,他常有一种在人前高高在上的感觉,平时走路也是腰板直直的看着天上,正眼也不瞧人家。他没有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性格,也没有叼嘴滑舌、见风使舵、信口开河的本领,士可杀不可辱是他一生的原则。
刘邦按今天的话说是小康水平吧。他的老父家有几分薄田,虽不算大富大贵也不至于忍饥挨饿、露宿街头。他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大哥。平时他俩看不惯刘邦撒刁偷懒无所事事的样子,经常被气得够呛。“你不好好在家犁田耕作,整日游手好闲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这样下去早晚会坐吃山空的。”他们苦劝了好几回,刘邦笑呵呵不当一回事,依然我行我素。哎,他父亲叹道:“这样下去哪家媳妇愿意跟你呢?“
2
日子过的最苦的要算是韩信了。他两三岁就没了爹,十几岁时又走了娘。他家实在太穷了,尽管如此,他母亲还是把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一只养了快一年的鸡送到私塾先生那里,算是学费吧。韩信因此虽是贫下中农,倒是认识几个字。他特别喜欢听先生讲(孙子兵法,对里面的孙子如何把三十六计在战场上灵活应用达到收放自如、以弱胜强、淋漓尽致发挥而如痴如醉。后来他娘在临走之前,痛哭流涕:”孩子啊,你一出生就在穷苦人家,是妈没用啊。如今娘又要走了,你还未成年,往后谁来照顾你啊?“韩信当即哭昏了过去,他紧紧抓住母亲的手不放。慢慢地,他感觉母亲苍老的手越来越冰凉,也渐渐松了。然后他哭得更厉害了:”娘啊,你不能走啊,你等等我啊。“他实在太穷了,连口薄皮棺材也买不起。邻居也看着这孩子可怜,就借了一张破草席给韩信:”孩子,以后你还不起就不用还了,就算是我的一分爱心吧。“韩信深深鞠了个躬说:”谢谢叔叔。“他小心翼翼把母亲的尸身包裹好,和邻居一起把它抬到荒山野地。他们找了个无主的坡地吃力地刨了半天,总算挖好了一个半人深的坑。此时此刻,他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满身大汗了。韩信双膝跪地向母亲大人深深鞠了三个躬,然后才恋恋不舍地让母亲入土为安,了却了心头一件大事,再穷也不能失了礼数。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哪有老百姓的好日子,吃不饱更别说有力气干活了。老百姓是真心希望天下太平的,国富民强,谁希望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啊。韩信默默注视着远方,以后那里才是我的家?
他太需要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坚强的依靠,最好遇到一个赏识他的人,让他发挥才能得以光宗耀祖荣归故里。日后,他对于一个让他饱受胯下之辱的屠夫尚且给个一官半职,理由是让他知耻后勇奋发图强。当然,这是他后来慢慢感悟出来的。漂母在他快饿死的时候,给他一个月稀粥喝,劝他:”你男子汉大丈夫老是蹭饭吃,却不缺手不跛脚的,你在众人面前羞不羞?我说你找点事情做养活自己应该没问题吧。“他成了大将军后以千金酬谢:刘邦、萧何在走投无路之时启用毛遂自荐侃侃而谈的韩信,本来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但韩信用自己的才华证明了自己,用他的人是超级划算,让那些看不起的人跌破了眼镜。但历史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即便后来军师蒯彤苦苦相劝,韩信他依然固执地帮助刘邦灭掉最大竞争对手项羽,实现他的当初的诺言。可政治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是残酷无情的,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游戏一言不和咱们就分手,可以重来一遍。刘邦早已把韩信当做和项羽一样可怕的对手,一山不容二虎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可韩信一个十足政治白痴,他是一个忠厚老实、感恩戴德那种,直到临死才有所悔悟:”苍天啊,你为什么如此捉弄人啊?恩将仇报的人反倒坐了天下,自己愚忠的代价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刷新一下,如果当年萧何月下没有追到韩信,而他又恰恰遇上了忠心耿耿并且有远见卓识的谋士蒯彤,很可能也拉起一支队伍与项羽、刘邦争夺天下,到那时这天下真不好说是谁的。也许,历史将改写,但历史就是历史,它是无法改变的。
说穿了韩信这个人是个自以为是很不合群的一个人,是一个不屑于辛苦劳作的无业青年。这样的一个人,尤其是出生在这么一个卑微的家庭里,没有关系没有技术没有一身强健的体魄,连生存都难,别的更不用提了。亏得他当时还小,左邻右舍时常接济他,私塾先生也免了一切学杂费,加上老母亲临终前一些家底,终不至于露宿街头上顿吃了没下顿。日子过的飞快,一晃年过去了。大家都劝韩信:“小伙子,你也长大了,自己想条生路吧,总不至于一直蹭饭吃吧。”他似乎对百家饭习惯了,对于辛苦劳作受人白眼的日子不屑一顾,慢慢长大的他生存能力依然像个小屁孩。可是好心的人们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的。这不,韩信隐隐约约感到来请他吃饭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相反,见他躲得远远的却渐渐多了起来。他真是纳闷了:自己身上难道有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人家不喜欢自己了?的确如此,渐渐长大的他逢人便说自己将来能当大将军,为了看上去像,他偷了一件破长衫,身佩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剑,头戴用柳条编成的将军盔,看上去也算是个“将军”吧,活脱脱一副好吃懒做、滑稽可笑、疯疯癫癫的样子。俗话说得好坐吃山空,他终于有一天把母亲积蓄花完了,还把破草房卖掉所得几个小钱也用光了,左邻右舍也不喜欢他了。他在家乡淮阴今江苏实在待不下去了。
3
得了,这儿不行,咱换个地方试试运气。韩信一个堂堂正正的七尺男儿,有手有脚的正常人竟然过起了四处流浪沿街乞讨的日子。有一天,时任淮阴县南阳亭亭长和韩信深入交谈,觉得他谈吐不凡似乎不是一般人,却怎么落魄成这个样子。他心存可怜说:“年轻人,看你面黄肌瘦的,怎么熬成这样?听你谈吐,应该混得不错啊。”韩信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吃饭了,正饿得头昏眼花,他再没有力气搭理亭长,哀嚎着说:“我饿······我渴·······”断断续续气息越来越弱。亭长也是好心人,连忙回家拿了碗稀粥端了过来,说:“兄弟,你醒醒。”韩信的鼻子嗅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那原来失魂落魄的样子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把抢过对方手里的饭碗稀里哗啦来了个底朝天。他没几下就扒拉完了,吃完了还美美地闭上眼睛轻舒了一口气······他不无感慨地说:“要是再来一碗,那多美啊。”亭长满头大汗:“兄弟,这一碗我也是趁我老婆不备偷出来的,你可不能为难我啊。再说,这兵荒马乱的,饿死的人多了去了,你能撑到现在也算老天开眼了。你就知足吧。'韩信也很知趣,立马站起身,深深作了一个揖:“敢问大哥尊姓大名,等我出头之日定有重谢。”他忙摇头,说:“年轻人,谢就不必了,你还是找个差事脚踏实地养活自己要紧,别说那些伟大的梦想了!你的现实和你的理想相差十万八千里,还是现实些,填饱肚子要紧。”
话说回来,这韩信还真是死皮赖脸的主,他从亭长那里尝到甜头,竟三番五次借着和好朋友叙叙旧为名,到他家里蹭饭吃。他赶又不好赶,只好陪着笑脸硬着头皮死撑下去。他老婆大人不乐意了,噘个嘴巴能挂个油瓶了:“你以为咱家开的是慈善机构啊?现在没饭吃的人不要太多,你能把他们都一一接回家免费饭食?如今这个社会活雷锋死光了!咱也是小户人家,禁不起折腾。我今天丑话说在前头,你那朋友再敢来,看我怎么收拾他。你呀,正好借故出去,落得个清净。”
第二天,那韩信果然如期而至,笑呵呵地说:“嫂子,大哥今天在吗?我有个问题想当面请教他。”亭长老婆白了他一眼,冷冷地说:“不在。他有事出去了。”
韩信站在门口并未走的意思:“那我等等他。”
“不用等了,他今天不回来了,你回去吧。”她早就预先吃好了饭,此时此刻装作在织布机前辛苦劳作的样子,心里却在得意地笑。韩信只好悻悻离开,但他并未走远,而是躲了起来。毕竟吃饭填饱肚皮是第一位的,他暗暗观察着亭长家的动静。可是一个时辰过去了,那女人还在咯吱嘎吱忙碌着,他的肚皮随着时间的推移咕咕直叫,不知不觉天已经日薄西山逐渐暗了下来,他明白再等下去也没有用,今天真得挨饿了。一连几天都是如此,知道是人家下了无声的逐客令。
4
他极其失望,高一脚低一脚向河中心走去,他想一死了之,结束自己倒霉而短暂的一生。这么想着,河水已经悄悄淹过他的膝盖,很快就齐腰深了。这时在河边替人家洗衣服的老婆婆看到了这一切,说“年轻人,你好不容易在这世上走一遭,有什么想不开的?“他不答话,继续向河里走去。老婆婆生气了:“年轻人,蝼蚁尚且贪生,你难道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我哦儿子和你一般大,虽没有天生的富贵安逸的命,却做点小生意也能养家糊口,日子过的虽然清苦,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他快乐而充实。你堂堂七尺男儿,年纪轻轻就寻死觅活的,对得起生你养你的爹娘吗?快回到岸上来。”韩信听了老婆婆顿的话,不再往河中心走了。他一把接过对方伸过来的竹竿,回到岸上默默无语。韩信该好好反省自己了。
一晃一个月过去了,他住在老婆婆家里,也蹭了一个月的饭。有一天,他打躬作揖,向漂母告辞:“老妈妈,多谢你一个月来的盛情款待,他日若得志,必当千金重谢。我告辞了。”漂母一本正经地说:“小伙子,你不要好高骛远,踏踏实实找点事做养活自己,也不枉我对你的一番教诲。至于谢不谢的,无所谓的。”顿了顿,又想起什么,她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你年少轻狂爱慕虚荣又不喜耕作,你要好好改掉你个坏毛病。不然,你将来会吃大亏的。”
可是,他找什么活维持生计呢?又来钱又稳定又体面?这对现在的韩信是个天大的难事。眼下大将军肯定当不成,填饱肚皮是第一位的。如果靠别人蹭饭吃遭人白眼,也降低自己的人格,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不,他刚刚不久前就领教过一回。
“哎,走一步看一步吧。”他这么想着:“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知不觉,他的脚步好像轻快了许多,一轮朝阳正从东方冉冉升起,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