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回乡小农民> 第五百零四章 感动华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百零四章 感动华夏?(2 / 2)

同时,《感动华夏2002年度人物》一书出版发行。由著名歌星韩*红演唱的主题曲《感动》也一下子就在全社会上流行起来,引起巨大的反响。

其中很多人物的事迹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到的反响到了如今也没有平息。

例如,祖籍冀省沧市的白方礼老人家,从1987年开始,连续十多年在津市靠自己蹬三轮的微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重圆上学梦想。

直到年近九十岁高龄,还在靠各种方式,来帮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完成学业的孩子们,中间一直没有间断过。

二零零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九十三岁的白方礼老人安详的离开,蹬三轮近二十年,几十万善款,圆了三百多个孩子的上学梦,可谓是,大爱无言,真正的感动了全华夏。

当老人去世之后,遗体即将被送往殡仪馆的时候,自发为老人送行的群众早就挤满了医院附近的各条马路。

白方礼老人的遗体被从医院抬出来的时候,拥挤的人群几乎失控,不少市民涌向灵车,因为人太多,有很多人不得不跑到房顶,大树上,汽车顶去看一下这个可敬的老人最后一眼。

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在大群公安民警的梳理下,灵车也发费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才缓缓离开医院。

按照正常行驶路线,老人的灵车应该是直接上外环线前往殡仪馆。可是灵车驶离人群之后,却在市内绕了一个大圈,从医院出发,调头“回家”,经过老人的家门之后。再沿中环绕了大半圈才驶上正途。

这是殡仪馆的工作人员精心策划安排的,就是为了让老人最后再看一看自己的家,看看那个很少回去的家。白方礼老人为了助学,常年在外奔波,在家的时候真的很少,很少。

让灵车多在市里走一走,也是为了让老人多看一看自己曾经骑着三轮车走过的大街小巷,看一看他留下的光辉的足迹。

一位读者发给报社的短信中这么说:他的善良与无私让我汗颜,一个朝朝暮暮甘为骆驼牛马的人走了,所有的人都应该低下你们的头。

很多网友们在纪念老人家的专题网页上留下了如此的留言:一个馒头。一碗白水,他曾经如此简单生活;三百学子,三十万善款,他就是这样感动华夏。

也有人说老人家太傻!在如今的华夏,像他这样一个有着稳定的退休金的老人,不在家里安享晚年也就罢了,看谁可怜帮上一把也就罢了,何苦连穿衣服鞋子都是捡别人不要的破烂穿啊?

反过来,却又把自己蹬三轮挣来的辛苦钱全部捐出去。这是为什么?是啊?他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或许正是这种极端清贫朴素的生活,与他捐出的三十多万善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才使得人们被现代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摧残的麻木的神经受到了一丝丝的触动。

现代人,已经到了就连见到老人跌倒。看见孩子落水,看见有人抢劫都没有任何人敢站出来,施以援手的地步。可是白方礼老人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什么?又有了什么感想呢?

正是因为老人家的挺身而出。让很多人都明白了什么叫积小善为大善,什么叫大爱无言。老人家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这个愈加冷漠的社会明白,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多么的卑微,只要你竭尽全力去爱,去奉献,那么你都会变得愈加高贵,愈加受到大家的爱戴。

最让人感动的是主持人对老人女儿的一段采访:

我在街头不止一次看见他蹬车的身影,看着他愈加衰老的背影,心里的滋味是真不好受。是真心疼他!日晒雨淋的,别人看了,还以为这是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呢?

女儿不止一次和他说你这是为了啥呀?他总是说,你别管,也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我这样活着,觉得特别自在。

这个可敬的老人最后的一笔捐助是在他因为实在是蹬不动三轮之后,在车站给人看车挣得全是一角两角攒出来的五百多元。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老人来到一所中学,递上装在饭盒里的五百多元,说出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话:

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也许就是我最后一笔钱了。

老人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平静,但语气里却有着说不出的落寞和不甘。

在场的师生们全都哭了。我们不知道老人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想什么?可能他自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身体的不适,可能老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时日无多……

善良的老人家,在天堂可好?

历史和人民将永远记得您!记得您的善举!记得您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感动!记得您那驮在车轱辘上的丰碑!

王勇觉得,和这位老人家一比,自己那点事实在是不值一提。

在如今这个社会上,还有更多更多的让人感动和感受到正能量的人和事需要媒体的宣传,需要全社会的人知道,这个社会上除了那些大家嘴上不耻的事之外,还有让大家感到温暖,感到幸福的好人好事!(未完待续。。)

ps: 大家还记得白老爷子不?这章是房子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之后写出来的。当初的事情——还是不说了,省的被河蟹了!不知道的自己去网上查吧!

哎!老人家真是可敬可佩啊!

感谢书友guhch的评价票,多谢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