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宦海沉香> 凑字(转:明朝之四次北京危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凑字(转:明朝之四次北京危机)(2 / 2)

在第三次北京危机未到来之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后,进行了有力的改革,任用戚继光和李成梁固守边彊,震慑了蒙古军队,然后加强明蒙之间的“互市”,这软硬兼施的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后几十年明蒙之间再没有发生过战争。

但是,懒惰成性的万历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大权独揽的他从此不再上朝,任由下属胡作非为。正是由于他管教不力,没有约束**的缘故,造成1592年发生了两次国内叛乱,在镇压的过程中,又因为策略失当,致使战争迁延日月达八年之久,虽然最后取得了胜利,但加上援朝抗日,使国家府库耗竭一空。由于国库不断损耗,爱财如命的万历急得寢食不安,于是在1596年不断派出“矿监”、“税吏”四处搜刮民财,几年间,中等以上之家几乎全部破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难民流民的行列,全国流民暴动此起彼伏。当然,这些暴动虽然不计其数,但对于明朝军队来说还是小菜一碟。直到1619年,东北的后金政权也加入到推翻明朝的行列——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主力,与明朝内部的日益高涨的农民起义军并肩作战,为致力于推翻明朝而努力奋斗。自1620年起,明朝政府两面受敌,当真到了心力交瘁的时候了。

非常时期,魏忠贤及其阉党适时地上场,将大明王朝上上下下、内内外外蛀食一空,闹得不亦乐乎,为皇太极的南下进行了列队欢迎。当然,守在路边的魏忠贤等不到见到皇太极的英姿时就一命呜呼了,但是他的仪仗队——阉党的热情还是蛮高涨的,想尽办法迎合皇太极的需要,全力将崇祯帝最得力的大将袁崇焕杀掉,为皇太极的北京之围圆满取得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1630年,以为又逃过一劫的明朝统治者额手称庆,以为天不灭大明。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于是明统治者对人民极尽搜刮之能事,以为民间之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必付出代价,是理所当然的事。面对统治者的无比热情,有道是礼尚往来,人民也回之以礼——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风起去涌,所过之处,格杀勿论!这是疯狂的报复,人间变成炼狱。

对于农民起义的日益壮大,崇祯吓破了胆,派出军队疯狂镇压,农民起义军受到了重大挫折,陷入了被动的局面。1636年,清军大举进攻山海关,有意无意地配合着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1644年,明朝再次发生了北京危机,而且是最后一次北京危机——李自成的起义军攻陷北京,明朝宣告灭亡。

我们考察四次北京危机,都是由于专权的宦官或权臣间接造成的,王振、严嵩、魏忠贤都是北京危机的罪魁祸首。但是他们的胡作非为,为什么就没有人劝止呢?或者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够阻止得往?答案是他们都拥有无法无天的权力,除了皇帝,一切人都不能使他们停下来。但是为什么他们会拥有如此吓人的权力,答案是**皇权。皇帝手上的权力无人敢于挑战,无人有能力挑战,当他将这种权力交给一个人时,实际上是将国家与人民的命运交到他手中,交到忠臣手上时,国家会带来好运,如徐阶、张居正。当最高权力交到奸臣手上时,国家和人民不免要遭受灾难——北京危机——国家有倾覆之险,人民有倒悬之急。当然,最高权力由皇帝个人亲自把握时,情况也不错,好坏大概介于前两者之间。

**皇权是一把双刃剑,面对北方强敌的咄咄逼人可以集中最大的能力还以颜色,如朱棣的六次北伐,横扫漠北蒙古。还表现在北京危机的解决问题上,当发生北京危机后,皇帝可以灵敏而迅速地聚集所有的力量应付近在咫尺的强敌。前三次北京危机,长则数月,短则一个月内就将强敌赶走了。这是**的威力。但是**的弊端还真不少,或者是他的弊端更严重。前面已有所述:**皇权实质上造成北京危机的根本原因,也是明朝衰落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其实,关于**的弊端还远不于此,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本文限于讨论明朝的北京危机,这里就不讨论了。<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