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王朝之卧龙玉柱> 第二十三章 都是战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都是战场(1 / 2)

 陆炜他人生的第一场战斗,最后还是以他的胜利告终,但是有了这次遭遇战之后,陆炜他们便是再也不敢大意了,杨博下令所有火器全部上好火药,部队要开始急行军,同时大量的散出斥候,原本以为这是在大同境内,应当是不会遇到什么大股的鞑靼骑兵,但是没想到,他们认为不会的事情偏偏就是发生了,所以他们再也不敢大意了。

“将军刚才作战之勇猛,当真是令咱家刮目相看,难怪陛下对于将军一直都是赞不绝口,咱家就在宫中,一直以为那霍去病那样的人物就是在故事里的,现在看见真的了,就刚才的恶战,咱家一定要奏请圣上为将士们请功!”黄锦此时脸上终于是又有了他那弥勒佛一般的笑容,脸色也是终于红润了一点。

“是啊,刚才多谢将军拼死搭救,将军果然是少年英豪,天佑大明,使得我大明获得将军这样的人杰,只要加以时日,我大明必将是重现成祖伟业,横扫漠北!”杨博此时也是跟着称赞道,话语间有着感激,也是有着真诚的敬佩。

就在刚才,陆炜的那番指挥,命令步兵结成龟甲阵,使得以轻骑兵为主,同时又是失去冲刺距离的鞑靼骑兵,对这些步兵无可奈何,而陆炜自己则是率领骑兵,直接攻击对方主帅,使得对方因为忌惮主帅安危,军心大乱,进而出现溃败。

“两位真是过奖了,刚刚伯言也是脑子一热,没有多想,说实话现在想来伯言也是一阵后怕,要是真的再来一次,估计伯言就要掂量一下了!”陆炜此时急急推辞。

继而则是引起一阵哄笑,“将军倒是真是谦卑,也是爱说笑啊!”黄锦笑道,对于陆炜刚才话,周围的人都是认为那是陆炜在开玩笑,因为刚才陆炜表现已经是证明了他的镇定,他的勇猛,那些都是他们看在眼里,做不得假的,陆炜已经是证明了,他就是他们心中那个优秀的统帅。

但是,陆炜心里却是明白,那就是他的心里话,不过此时他却是不会再去可以解释了,过度的解释恐怕反而会使得军心不稳,现在这样反而是更加安全。

不过就对于刚才杨博和黄锦的恭维,陆炜却是不敢真的当真,横扫漠北,在中国历史上,汉人的君主的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却是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汉武帝,另一个就是明成祖,当年汉武帝凭借卫青和霍去病,连连出征漠北将一度强势压迫汉朝的匈奴打的完全是喘不过气了,以至于,最后汉武帝亲自统领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的时候,那些匈奴人看见大汉旌旗,便是只会想到逃跑,根本不敢应战。

而之后的明成祖朱棣的功绩其实将是更大,因为他的对手是当年建立史上最庞大帝国,也是迄今为止堪称最强大的骑兵军团的蒙古铁骑,但是在朱棣五次御驾亲征之后,便是也是也是如之前的匈奴一般根本不敢与大明争锋,而陆炜自己当然是不敢把自己当和那两位比较,他没有那种雄心壮志,也是自认是没有那种本事。

不过陆炜从这次的作战,结合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古代战争例子,他其实注意到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在古代,其实斩首行动,也就是作为的擒贼擒王,其实是是一种很是有效的作战方式,例如《三国演义》之中的张辽威震逍遥津,这一段,便是很好诠释了这点,张辽当时凭着就是这一招不计代价的向着那东吴孙权的中军杀去,致使孙权胆怯,以至于十万大军败退。

而今日陆炜无疑也是在重演这一幕,那么陆炜便是想着这一招或许在此时可以多加运用,之所以在之前的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很少,男士因为当时的军队条件限制,加上往往主帅都是在军队的中心位置,为重重保护,根本是不是轻易可以触及的,而且这样的行动,对于进攻方的士兵要求也是极高,必须是要是真的敢与拼命,不惜代价勇猛,那样才是可以真的做到。

而这些条件其实都是显得极为苛刻,但是放在此时的大明或许却是可以尝试渐渐推广,当然不是大明的军队就是一定比之之前那些军队勇猛,而是在于大明军队火器的广泛运用,通过火器,可以在短时间呗对对方造成压制,同时,对于对方心里也是可以造成极大的恐惧,影响对方军心,而只要自己战术运用得到,未必做不到。

陆炜想到此处,心中不禁一阵激动,他感觉这个方法很是有值得一试的价值。

就在此时,远处又是传来一阵阵的轰鸣声,顿时众人不由的一惊,一个个脸上再次露出紧张的神色,天边果然是又是升起一片烟尘,“怎么,安歇鞑子还敢杀个回马枪?”黄锦那才恢复不久的脸色,顿时又是变得煞白,声音也是有些颤抖了,但是比之刚才确实要是强了不少。

陆炜此时我这缰绳的手此时也是不由的紧握的,他的目光顿时犹如鹰隼一般锐利,但是很快他的目光变得变得柔和起来,因为他看见对面的烟尘之中,一面大旗之上,一个明字,正在风中飘动,那是大明的军队。

“看来是大同的军队,应当是来追击刚才那股鞑靼的!”杨博此时松了一口气道。

果然,当那支军队渐渐靠近,只见一个中年将领此时率先冲到陆炜他们面前,当即下马,一抱拳行了一个军礼,“大同总兵,马芳,前来接应大将军!”陆炜此时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将领,口中不禁重复了一下马芳这个名字。

之后,陆炜他们便是很是平安的到达大同城,当大同百姓看见援军到来之后,他们的眼中都是露出了欣喜之色,但是他们却是已经是没有力气去欢呼了,连日大战使得他们都是很是疲惫,大同一直都是明朝的边境重镇,蒙古南下,十有七八必走大同,所以这里的军民也是已经是习惯战争,每次鞑靼来袭,他们其实都是要跟着帮助一起守城。

到达大同之后,陆炜他们次啊是终于知道,他们之前遇到的那股骑兵其实就是这里的鞑靼所分出的一支,他们间这大同久攻不下,便是想着再次模仿嘉靖二十九年之事,出奇兵,直插京师,当然,他们这次也是不会完全寄希望于此,因为,他们这次面对的守将可不是那仇鸾那样的贪生怕死的人物,而是马芳。

这马芳可不是一般人物,尽管此时他尚不是有什么大名气,但是在明朝的众多将星之中,他是绝对不能不提的,嘉靖四年(1525年),年仅10岁的马芳就被蒙古鞑靼部落的人掠走,被迫为人放牧。在辽阔的草原上,他曲木为弓,练习骑射,日积月累,箭无虚发。后部落首领俺答到草原狩猎,遇到一只猛虎向他扑来,马芳见状,弓响矢落,正中猛虎要害。于是,俺答命令他跟随左右。马芳虽然受到俺答的重用,但是他心在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年),乘人不备,只身跑到大同,在大同总戎周尚文幕下当兵,从此开始了他保卫国家的军事生涯,由士兵到下级军官,由都督到宣府总兵,成为一代名将。《明史》言其“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一时将帅冠。”

所以此时的鞑靼感到他们无法攻下这大同城,便是出此计策,若是大同守军坚守不出,便时让这支骑兵直插京城,做出再次威逼北京的架势,这样迫使大同等各处分兵拦截,而乘此时机,鞑靼大军便是可以寻找机会攻取大同,若是大同立即出兵拦截,那么,便是向着将这拦截的明军,想办法在野地消灭,继而唉图夺取大同,但是却是人算不如天算,恰恰刚好被陆炜他们碰到了,于是很不巧的使得鞑靼的者以及侧破产,而援军的到来,使得鞑靼也是自然是再也不敢在冒险分兵,迫使鞑靼此时只能聚兵于大同城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