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经济大清> 第六百三十七章 两行股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三十七章 两行股权(2 / 2)

十一月中旬,李朝的第一批棉产品抵达齐齐哈尔。

共计棉布两万匹,棉花十万斤,有些这些棉织物,新军的被服都有了着落。

张炫彻底的贯彻了胤祚的指导思想,向建立李朝棉纺基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同时,因为棉花的大量种植,李朝入冬又发生了饥荒,大清严禁粮食出口,李朝人饿死不少。

胤祚正愁没有劳动力,干脆给张炫写信,以每人五两银子的价格,买些李朝劳工回来。

人口交易,听起来极为罪恶。

但这是也是让李朝百姓活命的好办法,同时也能解决齐齐哈尔的劳动力缺口,一举两得。

扯起“清君侧”的大旗之后,胤祚便没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一条条在大清官员看来“荒诞绝伦”的政令都得以颁布下去。

只要是对发展有益的事情,就可以去做。

齐齐哈尔像是一棵快枯死的庄稼一样,疯狂吸收着黑土地的养分。

入十二月。

张廷玉复命,鹤岗煤矿成功产出了足量的煤炭,钢铁日产也屡创新高,完全足以应付火器厂的需求。

周家麟也来复命,他初拟了一稿对放足的嘉奖令,此令在方方面面对申请赏银做出了限制,可以初步实行,虽然力度不算大,但这是妇女解放的第一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为此,胤祚还特意设宴嘉奖了周家麟一番。

大寒前后,齐齐哈尔反常的屡降大雪。

野外的积雪堆的足有一人高。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过完之后新年就将近了。

齐齐哈尔反而更加忙碌起来。

副都统衙门每日都有官吏进进出出,来往不绝,五品同知忙如狗,不少人抱着被褥当值,困了就睡在衙门里。

火器厂蒸汽机整日运转不觉,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里,机器还要浇水降温。

气门放气时,高温蒸汽将整个火器厂笼罩,如云端雾里。

胤祚给火器厂的订单已几近完成,还剩下最后些许,上至大匠下至工人,都牟足了劲一定要在新年前将订单完成。

冒着大雪,胤祚又多次视察了塔拉尔和呼兰两处军营。

现在新兵已有两万九千多人,离胤祚规定的三万人只差个零头,临近年关,显然是招不到兵了。

在征兵一事上,巴海和齐齐哈尔的官吏们已尽了全力,奈何人口基数摆在那,就算再努力,能征募到的兵丁也就那么多。

虽然没有完成胤祚的三万人的要求,但胤祚也并未加以责怪。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这些士兵已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要领,可以成军了。

与一个八旗铁骑长达二十多年的培养时间相比,新军士兵三个月成军,简直就是开挂般的速度。

现在新军总数近三万六千人,按照新军军制,共分了九十营,管理上多有不便,于是,胤祚就在原军制上,再加团、旅、师、军四级。

五营为一团。

三团一旅。

三旅一师。

三万新军分为了两个师。

两个师,组成了第一军。由胤祚任军长,巴海任副军长。

第一师由谷行统帅,第二军则由吕康实任师长。

最早的六千新军,则编为了第一师第一旅。

如此一来,军制几与后世相同,每级之间制衡明确,确保了指挥系统的完善。

只是新军成军不久,指挥系统极度缺乏军官。

军官的选拔和培养,军队战斗力的行程,最终还要靠战争的洗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