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诸夏纪> 序二 从竹书纪年谈历史的善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序二 从竹书纪年谈历史的善恶(2 / 2)

我只想说,从三代相逼,或者说三代相让,其实折射出了一段从古至今,便纷争不停的学思之辩。

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

历史便如同人一样,尧舜禹所处的时期,就是历史的婴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善恶,就我们这个种群萌芽之时的善恶。

善恶之说,各家都有所涉及,但是真正谈得深入的,还是太史公列为一传之内的孟轲与荀卿,这两位儒家圣贤。

三代相让,历史的婴儿时期是如此温情的,才有人性本善。孟子以人之本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引出仁义礼智四端,乃是先天而生,却被后天所影响,于是以礼教德行扩而充之。

三代相逼,历史的婴儿时期就是如此残酷的,才有人性本恶。荀子以人生而好利、生而有疾恶、有耳目之欲、好声色,此皆祸乱战争之源,先天而来,只能通过后天而改,于是以礼仪法度化性起伪。

孟子荀卿认知不同,但是目的却是一样的,希望能得到一个仁义礼善的天下。

虽然荀子,在后面的儒家眼中,地位都不太高。甚至孔庙,那个儒门的圣地,也不知道他是从一开始就没进过,还是后来被人移出来了。

我查了很久,终究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于网上有人说,是宋时理儒大兴,被移出来的,问题是理儒大兴,是在南宋,而“伟大”的衍圣公一脉,却在长江甚至黄河以北,常常披发左衽,却还自认正统。

这些不谈,荀子虽然不被儒崇,但是化性起伪的手段,却在他弟子韩非的著作之中发扬光大。

法家杂道家与儒家之长,终究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帝王学说之一。

汉宣帝在教育太子之时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惜了,子不类父,汉家制度,自他而止。即便光武中兴,终汉一朝,也没有如他一般的帝王。

汉时之儒,倒是可以划到王道之中;至于法家,却是霸道之基。秦人奋六世之余烈,及至始皇帝,一扫六合,为万世定基,法家之功大矣。

说了这么多言外之意,都是泛泛而言,学识浅薄,本就不应该谈百家之是非。

撇开对各家的观点,只说我个人,还是不希望我们族群历史的萌芽时期,就是这么残酷的。所以,这里所选择的,还是温情脉脉的真禅让,而不是曹丕与司马炎的假禅让。

尽管祖辈诸多不是,每个人的祖上都差不多,后面当过俘虏,做过犬民,近乎灭种,数次亡国,可是我还是希望,更早的祖辈,是好人,是顶天立地的。

因此,这的基调,胜利者就是光辉伟岸的,失败者也都是可歌可敬的。

写的是神话历史,而神话,与童话一样,本就是单纯的,本就是歌功颂德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