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都市言情>全新人生> 247 年的味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7 年的味道(2 / 2)

“有时间啊,你们想干什么?”陈雨笑着问了一句。

“哥,刚才大娘说明天早上金川乡有秧歌、旱船、高翘表演和比赛,我们想去看看,你能陪我们去吗?”陈行瞪着圆圆的眼睛问了一句。

“好吧,到时候你们能起来就行。”陈雨笑着回答。

金川乡里县城十几里地,那里最有名的就是扭秧歌了,全乡有十几支秧歌队,几乎每个村都有一支,每年初一,县里的其他秧歌队都要到金川乡来,比试一翻,这种习惯已经进行了很多年,就连文革期间都没有停止过。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给大家带来喜庆的氛围。

没有回去和王小军他们打扑克,而是来到了一楼的大方厅。

屋子里挤了很多人,大娘正和妈妈还有几个婶婶、嫂子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包着饺子,旁边两桌打麻将的人,屋子里热闹非凡。

拒绝了一旁三叔“赌博”的邀请,过去帮着妈妈和大娘包起了饺子。看着儿子坐在一边,妈妈脸上带着幸福的笑。

“大雨,有对象了吗?”没聊上几句,四婶就问起了关键的问题。

“应该有了,像我们大雨这么漂亮的小伙子,估计后面的女孩儿不得排成长队啊。”三婶也开起了陈雨的玩笑。两个婶婶的话让周围人哄堂大笑起来,陈雨脸皮一阵阵发烧,包了几个饺子后逃到了爷爷***屋子里。

一向早睡的爷爷奶奶今天也没有睡,而是依照老习俗来守岁。

大伯和爸爸正陪着爷爷在炕头聊着天,奶奶和另外几个老人家在看小牌儿(东北的一种传统的娱乐项目,类似于扑克麻将,不过打法略有不同)。奶奶面前堆了不少零碎的钞票,看来今天运气不错。

和爸爸、大伯还有爷爷四个人坐在一起聊了很长时间,听爷爷讲了一些过去的故事。

陈雨明白,年三十的守岁,真意不在娱乐,而在于思考与总结。一年里种庄稼有什么经验,做买卖有什么教训,上学的有什么长进,上班的有什么心得,尊老爱幼做得怎么样,对待邻里有何亏欠一家人都把一年来藏在心窝子里的话全掏出来。这时候才真正对已逝去的如水年华产生深深的惜别留恋,又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的希望。

正像古诗里描述的那样:"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种思考与总结,逐渐就引出了辞旧迎新的鲜明主题。

眼看着到了12点,饺子早已经包好,牌局也都收了,酒醉的家伙们也都清醒过来,王小军、刘辉几个人又把长长的鞭炮挂到了大门上。陈行这些孩子兴高采烈地跟在后面忙活着。

远处,叮叮咚咚的鞭炮声已经不断地传来,美丽的焰火也不时地划过夜空,新年即将到了。

几十口子人聚在院子里放鞭炮,欢笑声此起彼伏,年味儿已经充盈在空气中了。

重生前的陈雨后期经历的年可以说是索然无味的,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步伐的加快,邻里之间的隔膜已经逼着传统的年节节败退,几乎是没有立足之地了。年味寡淡,让人提不起过年的兴致。越是如此,陈雨愈发地越怀念旧时故乡过年那浓浓的年味。

看着眼前的场面,陈雨的眼睛湿润了,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起来。

在故乡,年是最被大家看重的了。刚踩腊月门,村里人便被种种过年的信息撩拨着,在街巷或路口相遇,一定会互相打问过年的事。杀不杀猪,宰不宰羊,买多少鞭炮,备几桌酒席相互交谈的话题就没完没了。孩子们也在玩耍的间隙,互相透露自家大人已经许诺了什么,神秘又一本正经地掰着指头盼年,甚至展开想象的翅膀编织起过新年的童话看似人们是被腊月日益临近的年讯所激动,其实这一切的根子并不仅在腊月,而在于一年四季的积累。

而这种感觉,现在在城市里已经很难找到了。

年味是内蕴外显的东西,如同酒味,它不是从外边添加进去的,而是在酿造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这个酿造的过程,看起来简单,若仔细考察你会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

口袋里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打断了正在遐想中的陈雨。

外面的鞭炮声让陈雨听不清电话里的内容,急忙转身回到了屋子里。电话是林惜雪打来的,说要找妈妈,陈雨把电话给了正和大娘煮饺子的妈妈。

原来,小丫头是给妈妈拜年,接电话的妈妈脸上都乐成了一朵花一样,幸福得不得了。

等妈妈放下了电话,和小丫头聊了几句,想要给林南风和楚婉函拜年,没想到小丫头提出了异议。非让陈雨再把电话打过去才算数。

没办法,只能再次把电话打回去。

接电话的是林南风,没等开口他就先哈哈大笑起来。两人在电话里聊了几句,陈雨给林南风和楚婉函拜了年。

这时,放炮的人都回来了,饺子也煮好了,电视里新年的钟声也敲过了,在中国人心中,真正的新年也终于来到了。<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