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李白出侠记之青蛇> 七十五.金蝉脱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七十五.金蝉脱壳(1 / 2)

 443

说回刘陵。

这刘陵来“安乐居”之前,一路躲躲闪闪,好不容易转回“泰和”货栈。此刻,货栈里已是空无一人。

刘陵去自个房里取行李,这才发觉,有人在他离开后找过他。从横在地上的印西桥衣襟上的一只纽节,他得知是师弟来过。

他估计是另有人匆忙翻检过他的行李,不慎将印西桥留在什么地方的的纽节,弄到了地上。而后来的那些人,却没发现印西桥留在剑鞘里的字条。他看完字条,才知已错过了师弟印西桥,不禁跌脚叹息。转眼间,目标转到了京城。此时的刘陵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当下的情势也不容他耽搁。

所以,别看他在“安乐居”不动声色,其实脑子一直在转。才近正午,刘陵听小厮说街面有异动,便决定出走。

他借口小解,下楼转进厨房、换了套厨师服饰、一溜烟出了酒家后门。

他转回那诊所、变换衣装。

随后,冒险往京城赶。

444

长乐寺旁有一条止于浐水的小道。蹚过浐水向南,就可进终南山。

转出诊所,这刘陵已扮成个省亲的小官宦模样,由娃子随侍左右,循小道出发了。

怎么走,刘陵还是动了脑筋的。

这不,甫踏上山道,刘陵便混进一批赶集的人群。那半大娃儿雇下的那头驴,确实是劲健;而他与那娃子,也都是走山道的好手。这爷儿俩或骑或走、紧赶着快跑,终于在黄昏前来到了城南香积寺前。直到此时,才稍稍松了口气。他确信,这回总算是从重围里脱得身来了。

刘陵摸出两吊铜钱,打发娃子回家。

那娃儿翻下身,喜滋滋地给刘陵磕了个响头、一溜烟去了。

刘陵腿伤未愈,这一路颠簸,着实累得慌。打算稍歇一会儿,便继续赶路进城。他一时心续大好,于是索性顿下脚步,香客似地闲瞧起周围的山色寺观。

长安城南一带山叠水环,而香积寺又在密林云峰深处。端的是一节一色,蔚为大观。

自南梁起,有人便依山傍潭筑起香积寺。隋、唐以来,屡毁屡修,俱是竭尽一时财力。因而这庙宇香火代代相承,成就了它远播三秦的远大声名。寺前的山下有一片好大的山坡地,因了香火极旺的香积寺,集市历来十分繁盛。

也是因了心续大好,他又到集市上逛了一圈。

他在寺前的一个小食滩上,要了几张胡饼、俩家常菜蔬和一壶酒。胡乱吃完了饼和蔬饭,便慢悠悠的喝酒。

这好心情,随着天色渐渐暗下来。

那腿上的伤口绷裂、开始一阵阵剧烈疼痛,渐渐变了个味儿。他抬腿试着走了几步,简直着不了地。他情知不妙,于是歪歪斜斜拐进了寺庙,在寺里歇了下来。他还想请宝昌寺住持和尚暜润的徒弟、香积寺知客僧恩语和尚,通报暜润和尚与他刘陵会商于香积寺。可一打听,恩语碰巧外出。十天半个月也不定回得来。谁料第二天起身,那腿伤似乎又加重了些,人也发起烧来。

刘陵急坏了。

好在住持老和尚很好客,特地出来陪他聊了一上午。

也许是瞧了他一把年纪却风尘仆仆为俗务所累,还把不久前大诗人王维过访香积寺所赠的一本文集留给他解闷。这老和尚还特意将王维写的一首题为《过香积寺》的诗,抄了给了他,劝他安心勿躁、只管先歇下来养伤。

他只得再待下来。

445

刘陵心里急得慌。

好不容意熬过初八。明日一早,寺庙里的刘陵瞧着腿伤疼痛减缓、身子稍有好转,便决定走人。他知道,山脚下的杜典是个小镇,人少眼杂,容不得生客。他在寺庙徘徊良久。最终只得一咬牙,将那函件藏入乌纱幞头内里、改扮成一私塾先生。

随后,他从行囊里摸出一段锦帛留做香火钱,便下得山来。

一路无话。出了镇,他绕道至西南角的清明渠搭船,由安化门进城。他在城关匆匆下了船,结果顺利通过盘查、进得城来。

正因为如此顺利,倒感觉不太放心。

因此,他又在人流熙熙攘攘的街道转了一圈。这一个圈子兜下来,却没发现任何异常情形,刘陵又不禁豪气陡升。瞧着这事儿历经磨难,到了却又出乎意料地顺利,令他颇有几分得意。本想径去平康坊西北角的宝昌寺见暜润。

可转而一想,又实在有点儿后悔。

当初若是不过于小心,将印氏叔侄扔在小镇长乐坡。如今进了京城去见暜润,该有多风光?眼下独自跑去宝昌寺,还真的丢不起这个人!于是,他打定主意先去永平坊印西桥表弟徐通家。

那徐通家,在城西南角的永平坊。

刘陵于是顺着安乐坊前的坊道,一路西来。眼看就要过了南街,偶一抬头,瞅见它斜对面一幅巨大的“天香茶楼”横匾,心里不禁一动。

他“嘿”地乐了,临时决定先住下来。

认定无人跟踪,刘陵翻身回到安化门旁,找了家名叫“好运来”的小客栈、先把自个安顿下来。

他不再着急。

而且打定主意,今晚且逍遥一回。

446

这是咋回事啊?

读到这儿,有读者或许要这么问。这刘陵,就因了“天香茶楼”,就改了主意?让他动心的是个啥?莫非那“天香茶楼”,倒是帮他成就此行的一块福地?你这说故事的,买的是啥关子?

且慢。我这儿就要先丢下一路说下来的故事,插几句有关长安城茶楼的闲话。

长安城的好茶楼,大多在城南。

茶楼这去处与酒店不同,重在休闲。好茶楼茶、点、戏、耍,无一不伉爽。“天香茶楼”,乃京城数一数二的老字号大茶楼。可我这里要说的,不是它。这年,如“天香茶楼”这般京城的大佬,却让一个叫“小仙居”的新开小店出比了下去。

是的,是说“小仙居”。

“小仙居”,瞧店名不咋地;老板名叫祁七,也不象个生意人。却不知怎地,一来二去,他偏把个茶楼开得红红火火。不过,暗地里有知情人说,他是亏得老板娘阿妮的帮衬。那女人不过十七八年纪。高挑个儿,天生一张秦地少有的、如初乳般嫰鲜的瓜子脸。配了一对黑亮如漆的细眼,饶是风韵流转。她迟睡晚起,给人的常是一副慵懒娇媚的模样。有同行妒嫉地说,“小仙居”卖的不是茶。

这话当然不能做数,但也并非毫无根据。

半年前,这小女子还是平康坊一家青楼里的雏妓。瘦弱寡欢,并不怎么讨客家的喜欢。赶巧,如今的“小仙居”老板祁七初到京城,却不知怎地一眼看上了她。这祁七本是浮浪子弟、风月场上的好手。一来二去,俩怨家从此便难舍难分。仅过了一个多月,祁七便把她赎了出来,以她做招牌,开了这家“小仙居”茶楼。

你还别说,这“小仙居”就此一炮打红,生意一日火似一日。要说到茶道二字,这“小仙居”确实也算得上是京城一绝。单是沏一壶茶,便有数十种舞蹈般的程序。更别说还有模样小巧雅致、馅儿异常濡酥可口的苏常点心。这在西北粗豪之所,真可谓是凤毛麟角、难得一见了。种类不多,却已能将此地的食客的心给收住。可要说到个色字,也不无道理。确实有不少茶客,是冲了老板娘阿妮而来。

这小妮子硬是凭了妖娆如狐精再世的媚力,叫众多食客流连忘返,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于是,有不少生意场上的高手,也打起了小阿妮身子的主意。

他们往往会把一些个难搞定的主顾,引到“小仙居”。

这小妮子也是百般笼络。

于是有了小阿妮的说合,往往茶才喝到一半,生意便已大功告成。

447

下面就说到了刘陵。

去年,有个段子在京城疯传。这段子,说的就是漠北大侠刘陵。内容说的不是他如何仗义疏财,却是他给这叫小阿妮的艺妓捧脚的艳闻。

那是去年仲秋时分,刘陵来到京城办事。当时他住在城南一家大客栈,隔壁就是“小仙居”茶楼。因为友人误期,耽搁了一段时间。百无聊赖之际,刘陵去了一回“小仙居”。才登上门槛,就见小阿妮袅袅婷婷地笑着朝他走过来,心里便是一动。

此后,他便时常在午后去“小仙居”泡它一两个时辰。

因而一来一去,便与这“小仙居”的老板和老板娘混熟了。

不过,刘陵却只当它是逢场作戏。——当时正赶上筹备漠北之旅,他其实也无心,更无暇它顾。

这小阿妮,也真是与幽州大侠有缘。

不久后的一天,有一伙痞子慕名而来,借了一股子酒劲,竟对好意亲自表演茶道的老板娘阿妮动起手脚。那天等刘陵赶到“小仙居”,那祁七已是脑袋开花,躺倒在地、奄奄一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