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官员> 第69章 改革的真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章 改革的真相(1 / 2)

 对于张超预言的二十年北方大乱,确实时间差不多了,李东阳前几年去往山东祭隆的途中,就发现老百姓过得十分凄苦,一点没有弘治盛世该有的气象。

而经过了几年刘瑾专权,地方上充斥着贪官污吏,他自觉不足以解决这样的内外交困,所以张超有意掌权,他就顺水推舟,毫不阻拦,当然他所说的不乏夸张,邵宝作为亲信,当然心知肚明。

而罗玘则撇了撇嘴,李东阳这么说他觉得有些自吹自擂,他对自家这位座师现在已经很了解了,文章写得好,也很会做人,跟谁都能相处的不错,可就是遇事想的多,不够果断,说白了就根本不是做一把手的人。

所以他上面始终要有个一把手,先是刘健,然后是刘瑾,现在轮到了张超,虽然性格各不相同,品行也差异很大,但都十分强势。

所以张超除掉刘瑾之后,别出心裁的弄出了军机房,李东阳可能猜到了张超的用意,但是他要敢反对,那才见了鬼了,至于说是张超能干,他有意让贤,还是呵呵更好一些。

见到罗玘的表情,李东阳当然明白门生在腹诽他,所以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这时候邵宝笑着转移了话题,“老师,张子卓让济世钱庄联合五家钱庄花了五百万银元,让他们发行的货币成为朝廷指定货币,学生有些不太明白。

弘治年间朝廷发行制钱,说到底就是赔本赚吆喝,怎么到了济世钱庄这些商人手里就能赚到钱呢,看这架势,每年没有千万以上的利润,他们是绝不会愿意花这个钱的。”

“发行银钱当然会赚钱,当年济世钱庄发行银半两,一开始张子卓说是保本赚吆喝。到了后来,钱庄做大,济世钱庄信誉卓著,他们发行的银半两的含信量却降低了一些,这样每发行一个银元,济世钱庄就赚了一点,如此周而复转,不赚钱才是怪事。”

“如此敢尔?张子卓竟敢如此欺瞒世人?”

“张子卓从无欺瞒之举,你现在拿着两块银半两去济世钱庄也可以换到一两n的纹银。只不过你有必要去换吗?”

听李东阳这么一问,刚才还义愤填膺的罗玘突然愣住了,想了一会儿,苦笑着说道,“确实没必要了,天下人都知道一块银元值半两银子,连官府都认。也不知道济世钱庄是如何做到的,只是为甚朝廷不照此办理,发行银元铜币?”

李东阳无奈的说道,“这就是济世钱庄的信誉,到了今日,朝廷的信誉还不如济世钱庄,想再发行银元铜币,朝廷一无积累,二无信誉,三怕亏损,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桩财源却毫无办法。

这一回能赚回五百万银元,已经是远超所望了,也是因为朝廷从此之后只认这六家钱庄发行的银币铜币,世面上的银钱必须换成这六家的银币铜币才能纳租交税,要不然那六家钱庄才不会出这么一大笔钱。”

事实上李东阳从这六家钱庄的大手笔上也看出了发行货币的巨大利益所在,可是谁让现在朝廷缺钱呢,而内库倒是有不少金银,可是大明的皇帝都是些什么人,有钱留着自己乱花,要为国事拿出来那是千难万难,正德继位之初还算大方,现在也不行了。

当然这一次司礼监两位大珰能同意张超的举措,也是因为张超告诉他们,内库的金银你放那里有什么用,皇帝要花销,肯定也要花出去,这个时候按照规定,需要兑换成相应的银币,六大钱庄同意给他们相应的折扣,要知道这是一笔多么巨大的收入,足够喂饱他们这些头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