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官员> 第54章 再见天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4章 再见天子(2 / 2)

既然张超这么给面子,连进谏都没有,正德当然高兴,就说起了张超的任命,“张师傅,这一次召卿入京,一来是宣大战事渐了,再把卿家这样的大才放在宣大,那是大材小用了

二来只有卿在兵部主持蓟辽两镇的边防,恢复大宁卫,朕才放心。”

这一点已经变成了朝野共识,随着明军把小王子挤出了宣大正面的草原,草原上的部落被强迫定居,明军的堡垒控制了草原的关键地域,如此一来宣大延绥宁夏再无边患。

那么有样学样,在蓟辽两镇的正面同样如此做,恢复大宁卫,就十分必要了。说起来张超开平一战,震惊的不仅仅是鞑靼,连大明也震惊不已。

张超搞得水泥筑成的奇形怪状的棱堡,只需要少许人,鞑靼几十倍的力量攻坚都拿不下来,现在所有人都相信,张超的棱堡攻略确实是对付北元的利器,只要大明在大宁卫搞出几十个棱堡,把草原一分割,祸害中原几百年的北元必然会走向衰亡。

当然第三个原因,就是不愿意让张超在宣大做大,这个就不能当面说了。张超谢过天子的恩泽之后,接着说道,“攘外必先安内,臣以为必须首先整理蓟辽两镇的内部事务。至于攻伐大宁,现在尚不是时机。”

张超这么一说,正德就有些纳闷了,张超解释道,“小王子部被赶到兀良哈旧地,属于喧宾夺主,若是大明全力逼迫,彼辈必然团结一心以拒天朝。

若是大明缓上一二,彼辈内部的矛盾必然会暴露出来,到时候朝廷再行离间之策,那就更容易一一击破了。”

张超这么一说,正德皇帝立刻恍然大悟,“卿果然是深谋远虑,只是如何行离间之策?”

“鞑靼不事生产,需要的很多物资,都必须来自于大明,故而九边走私,屡禁不止。臣在宣大时,曾经严厉整顿过走私,但是臣知道只要利益够大,世上必然有铤而走险之辈。

因此臣改弦更张,总督府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走私商人的管理。严格挑选走私商人,不与朝廷合作的,一律严惩。那些与朝廷合作的走私商人,出口的物资必须经过审核,他们还需要源源不断的将鞑靼的内情传递过来。

如此九边走私的危害才被压制到最低,臣却可以对鞑靼了如指掌,这才有开平之胜。所以臣以为应当在中枢成立一专门机构,专司对鞑靼女真哈密以及倭寇等势力的侦探。”

正德听完,有些奇怪,“本朝设有锦衣卫不就是负责此事的吗?”

张超摇了摇头,“臣初到宣大就发现宣大多有奸细,大军未出敌已知情。更夸张的是锦衣卫连鞑靼有多少部落,部落首领是谁都不清楚。如此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如何能获胜。

臣以为锦衣卫的重心一直在内,而不在外,干脆就让锦衣卫一心在内即可。至于对敌侦测,可另设一司承担,锦衣卫以及臣在宣大的相关谍报人员,还有其他九边的总督巡抚掌管的人员均统由该司掌管,陛下可派专人负责。”

听张超这么一说,正德想了想,“卿可写一封奏折,专呈此事。”

张超很痛快的答应了,他从正德脸色就可以看出,他会同意这件事,张超所说都是实情,整合成一个部门,有利于作战,当然很有必要。

到了今天,大明已经有了四个情报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现在再加一个,想必正德也不在意。

更关键的是,张超掌管的宣大的谍报可以顺理成章的被移交给朝廷,就凭这一点,正德就会同意,谁也不愿意大臣手里掌握着一只情报机构,而张超主动禀告,并移交出去,可见张超的忠心不二。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明朝小官员》,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