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官员> 第426章 封赏的难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6章 封赏的难题(2 / 2)

事实上憋坏了根本不是弘治一人,内阁六部文武百官谁不是兴奋不已,甚至听到消息的京师老百姓自发的放起了炮竹,总是被鞑子欺负上头,打又打不过,只能修长城,这种窝囊大家都有,谁也免不了。

这一次荡倭营为大家伙出了一口恶气,他们当然也很开心,但是高兴之余,作为政治家的马文升刘大夏也看出了一丝隐患。

张超把那么多斩首卖了出去,除了捞钱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恐怕也是担心成了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官场如此,军队何尝不是如此?

相比于其他明军的窝囊,荡倭营这几年出尽了风头,但是因为从来没有与蒙古人碰过,所以尽管他们都打到日本去了,可是最后的封赏也就那么糊弄过去。其中的根本原因还不是边军和京营将领不服气吗?欺负日本矮子算什么本事,这些人习惯性的忘记了当年倭寇是如何嚣张,而东南官军是如何的不济。

王越对于荡倭营的看重,这些人心中更是恼火,都在看热闹,所以对于复出的王越爱理不理。这也是张超想着练新军王越并不反对的原因,本来九边官军就不给力,要是他们再不配合,王越搞不好要栽大跟头,与其这样,还不如支持张超。

但是这一场大同之战改变了一切,荡倭营光芒四射,如同初升的太阳一般,张超不得不考虑以后。与九边传统的卫所军官不同,荡倭营是完全招募的新军,建军之初谁也不在意,中坚力量很多是张超的家将学生,甚至很多人直接是张超的奴仆出身。

这么一伙人年纪轻轻,随着这场大胜迅速脱颖而出,不可避免的成为大明军界的当红炸子鸡,尤其是在这个名将凋落的时代。可以肯定在弘治朝以至于未来的正德朝,这些刻着张字的军人将成为大明军方的主宰。

未来随着丁怀德王六为首的游击以上的军官走到总兵,副总兵这样的高位,甚至还可能封爵,而大明这样的好坑位都是有限的,你上位了就意味着别人靠边站,这些人能不招人忌讳吗?

而培养了他们的张超就更是麻烦缠身,大明非常乐意出现一个知兵的文官,但是绝不乐意出现一个知兵而且培养了无数军官的文官,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王越就是典型。

所以为了缓解这样的局面,张超丢出了一千多首级,如此一来,随着宣大无数边将的冒起,荡倭营将官们就不是那么太过瞩目了。如果再加上家世这些加分,荡倭营将官在未来也许会坎坷些,但是肯定会走的更为稳当。

张超所想所为路数十分清晰,马文升刘大夏也很快猜的出来,可是他自己的小算盘打的震天响,朝廷不乐意呀。

荡倭营报上的军功,给了那些贵二代官二代很多的首级,朝中大员对于张超的知情晓趣当然很赞赏,对于封赏他们,朝廷也乐意。

但是朝廷并不想封赏那些冒功的宣大军官,这些人无能不说,还喝兵血,贪污,提拔他们只会败坏明军的风气,可是他们报上来这么多的军功,又如何能不封赏?

还有一个原因,如果功劳集中在荡倭营一家,朝廷派出的钱再多也有限,但是如果普及到宣大二十多万大军,那花出去的钱就海了去了,虽然朝廷现在有钱,但也不能这么花。

马文升想到了这一切就觉得头大,但是内心深处,他又十分高兴,这一次总算复套有望了,只是便宜了王越这个老匹夫,不着急,不着急,等复套完了,咱们再算总账。

刘大夏见马文升不断摇头苦笑,他想了一会,提出了一个主意,“部堂,下官听说,宣大两镇这几年士兵经常闹事,粮饷两缺,咱们这一次出外,干脆顺便理一理府库,敲打一番边将,省得他们自以为是。”

7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