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官员> 第383章 落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3章 落幕(2 / 2)

这样一封弹劾立刻引爆了早就气息凝重的官场,王恕得知之后,气的差点昏倒,竟然说他与妖人万弘璧勾结,简直无法容忍,王恕立刻上弹章反驳。

对于刘文泰弹劾的第一点,王恕十分强硬的回复到,每一个吏部尚书对于如何用人管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这六年来的吏部任职干的如何,天下早有公论,对于京察的考核结果,刘文泰一个太医没资格点评于他

对于第二点,王恕确实没有说错,事实就是如此,很多劝谏先帝都当放屁,所以他只能委委屈屈的写到,臣做传记在成化二十年,二十二年辞官在家,并非对先帝有意见。况且传中所载都是以显示先帝纳谏的美德,何名彰扬过失?

当然弘治皇帝是不是相信自己的说法,王恕也不自信,反正就这么回事。但是对于第三点,王恕简直是气急败坏,当年我怎么跟万安斗法的,天下人都知道,现在你说我跟他的孙子勾结,这个说法能信吗?

事实上谁都知道王恕不可能与万弘璧有什么交集,但是刘文泰就是泼了他这一身污水,有本事王恕你把死人拉出来说话呀。但是王恕也不是善茬,他最后说了一句话,刘文泰是无赖小人,他的水平写不了这样的奏折,此必是善写文章心怀阴谋的人幕后策划。

事实上这就是王恕在疑心丘濬,这一次自传事件爆发,最终的结果是刘吉下台,丘濬上台,从受益者来说丘濬最大,张超也避免了罢官,怎么就这么凑巧,这两个人都有好处,这是一

丘濬眼睛不太好,刘文泰经常给他治病,两人交情很不错,这是二

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当年万弘璧案发,弘治是封锁消息的,非重臣不与闻,为什么刘文泰这个太医竟然知道

以上种种,让王恕疑心,这是丘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政治闹剧,把自己和刘吉同时赶走,好独揽大权,所以王恕这么一说,就把丘濬这个首辅牵扯进来了。

这个时候又有流言冒了出来,这九十人中有丘濬修宪宗实录的同僚,希望通过丘的关系得到提拔重用,却被王恕刷掉了,所以丘才发难又造谣说,丘之所以能入阁是因为向皇上进奉一种“阁老饼”,皇上吃了喜欢,才提拔他。

这样一来,丘濬这个首辅也是忍无可忍,他才上任没几天,结果闹出这样的说法,他还怎么干下去?所以丘濬愤怒之余,结果新科状元毛澄中招了。

状元毛澄带着新科的翰林被弘治皇帝亲自召见询问对策,丘濬毫不留情的批判这位新科状元的对策内容“多出小学史断,全无自得”,庶吉士李启思为同年说了两句好话,丘濬就骂他一肚子不知所谓,与同乡张超简直是麻雀跟凤凰相比。

丘濬说着说着,怒气上冲,就直接把帽子往地上一丢,这下子毛澄与李启思两个倒霉蛋只能是面面相觑,悲催的无以自拔。

这时候李东阳出来说了两句好话,丘濬才熄灭怒火扬长而去。事后,李东阳就安慰这两个小受气包,这不是你们的错,谁让首辅被王三原的门生给欺负了。

首辅与吏部尚书这么公然撕逼,弘治皇帝也有些疑心,他可以接受大臣互相吃吃醋,闹一些小矛盾,但不能接受大臣之间玩弄阴谋伎俩,所以立刻下刘文泰于锦衣卫狱。

刘文泰也是个怂货,在狱中供出同谋有吴祯魏章该死的刘吉!,也提到了丘濬曾经这么评价过王恕,但弹劾一事刘文泰坚持说与丘濬无关。

到了此时,弘治皇帝已经很清楚了,他的首辅与吏部尚书已经势如水火,必须要选择一个了。所以面对两人同时辞职,弘治选择挽留丘濬,让王恕致仕,而且给王恕的礼遇远不如刚刚致仕的刘吉,显然弘治在心中对于王恕的看法并不很好。

继首辅刘吉致仕,吏部尚书王恕也致仕,这场政治大戏才算告一段落,别急,事情并没有完。由于丘濬排挤王恕的恶名被坐实,有好事者在午门贴了个匿名揭帖,“秦桧当年陷岳飞,宋家宗社竟衰微。如今丘浚排王恕,明主须当早见几。”

一代理学大儒竟然被比作秦桧,丘濬自己当然哭笑不得,为了挽尊,好面子的他竟然对王鳌说,其实秦桧也是一个能臣呀,南宋再造,桧之力也。又讲什么“秦桧和议为得宜”,听得王鏊一愣一愣的,当然,挽尊失败,丘濬被骂的更厉害了。

也就是说,弘治六年刘吉王恕丘濬这一场三位七十多岁老人之间的大撕逼,最终的结局是两倒一伤,谁也没落下好,当然这也符合幕后黑手的想法。也就在这个时候,丘濬看到了张超上报的结论,能不气的拍案而起吗?真人小姐姐在线服务,帮你找书陪你聊天,请微信搜索热度网文或rd444等你来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