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官员> 第329章 廷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9章 廷争(1 / 2)

 皇帝的批准下发之后,立刻引起了吏部尚书王恕的极度不满,同时吏部给事中毫不犹豫的封驳了圣旨。开玩笑,张超两年三迁,现在年纪轻轻就要穿上大红袍,把朝廷铨选制度当成什么了,众多羡慕嫉妒恨的官员对此心中叫好。

弘治皇帝看到吏部的反应后,十分震惊,“升迁张超,吏部竟无耳闻?”

司礼监大珰们默然,这事实是明朝制度的问题。作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对于官员升迁有很大的话语权,特别是低品官员的升迁罢黜,吏部尚书几乎可以一言而定。在四品以上重要官员的铨选中,吏部提名几名候选人之后,再由吏部尚书主持,廷推决定人选,然后由内阁票拟,司礼监用印,从而完成高级官员人事任命的流程。

在这整个流程中,吏部拥有空前的权力。除此之外,在京察和大计过程中,吏部尚书还对官员拥有生杀大权,这也是为什么吏部尚书被称为外廷文官之首,因为权力实在太大了。

而对于吏部尚书的任命,朝廷历来都非常谨慎,这个人选不仅要有资历要有能力,还要公平公正,所以王恕以几十年外官积累的巨大声望担任这个职位之后,才拥有这么大的权威,才能抗衡内阁。

但是这一套制度有一个bug,如果内阁绕过吏部直接票拟,司礼监用印之后,吏部除了给事中封驳几乎无能无力,但是封驳圣旨这样的核武器怎么能乱用,所以久而久之,内阁就压制住了吏部,但是现在内阁首辅是刘吉,而吏部尚书是王恕,因为个人声望的差异,显然就掉了个个,内阁反而隐隐被吏部压制住了。

这次内阁奏上,弘治想当然的以为内阁和吏部已经走完流程,最起码双方是通过气的,所以没怎么细想就批准了。

但是现在吏部给事中批驳了圣旨,这件事就很有些麻烦了,皇帝的权威被触动,这倒是其次,更关键的是,内阁和吏部的矛盾公开爆发。

要知道,内阁是三个人,很明显这是集体决策,显然内阁对于吏部的不满已经是溢于言表,而那一边的王恕更是名闻天下的清流重臣,一向刚正不阿,所以哪一边都不是善茬,这个时候就需要皇帝来裁决了。

没想到在皇子出生,天下同乐之际出这样的事情,弘治十分烦恼,难不成继位之后搭建的政治体系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

这两年先是次辅徐溥被迫辞职,然后户部尚书李敏告病引退,这已经是征兆,到了此时,皇帝无比怀念徐溥,如果有他在,内阁绝不会这么不顾场合时间撕破脸,当然弘治忘记了他生孩子一直没有对外通气。

现在内阁一个脸皮厚的,一个性格怪的,一个说话少的,这三个混在一起,整天疙疙瘩瘩,缺少润滑剂呀。想到这里,弘治突然问了一句,“徐先生现在如何?”

萧敬没想到皇帝突然冒出这么一句,他转脸看向李荣,李荣是东厂厂公,李荣略想了,回道,“皇爷,徐先生听说住在张超家中,做了他长子的师傅。”

弘治愕然,摇摇头,“那徐先生岂不是被张超三天两头的折腾给气疯了?”

萧敬笑着说话,“估计就是徐先生怕张超行差出乖,方才在彼处监督。”

弘治感慨的说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徐先生有范文正之风呀,真是可惜了,这样的良臣却不能为朕效力。”

弘治这样的惋惜态度,萧敬却并不奇怪,早已司空见惯,他沉吟着说道,“现在快弘治五年了,万弘璧的污蔑也已平息良久,陛下何不召回徐先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