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官员> 第283章 刘瑾的拜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3章 刘瑾的拜访(2 / 2)

刘瑾见张超满脸疑惑,得意的说道,“咱家当然看过先生的运河谈,先生所说真是字字珠玑,咱家觉得您说的比徐阁老清楚明白多了。

在咱家看来,这苏州上下只顾着自己赚钱,却不缴纳税款,就是典型的有利无义,该当重罚才是。”

什么是自作自受,张超终于体会到了。刘瑾这一番话,用张超的学说堵住张超的嘴巴,玩的相当有水平。

张超本来还想着替苏州人说几句话,可是却根本说不出来。到了此时,张超已经可以肯定,这个太监一定就是未来掀起巨大风浪的那个立皇帝。

沉思了半晌,张超知道他必须出手了。今天刘瑾演了这么一出,就算他有心帮助苏州人,也没人再相信了。所以现在也只能对不起苏州人呀。

再说刘瑾所说的,也确实是他所想的,虽然苏州的赋税很重,但是苏州的工商业极其发达,苏州士绅只要把工商业的利润拿出一部分,就足够缴纳大部分赋税,要不然苏州的园林为什么修的那么好,这些钱难不成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张超沉吟的问道,“苏州的税粮缴纳不足,长期积累下来,公公想一蹴而就根本就办不到。不知道公公是否了解苏州的赋税问题?”

刘瑾听张超这么说话,心中大喜,张超既然这么说,今天他这番表演没有白花,“咱家是陕西人,长期待在京师,只知道苏州的赋税很重,其他的却不甚了了。张先生,可有所教?“

张超笑着说道,“要说有所教确实不敢当,但是下官在苏州半年,确实知道一些,下官就给公公一一述说一下。”

张超继续说道,苏州府有土地七万顷左右,十分之七是官田,十分之三是民田,也就是说,官田亩数在全府是三分有其二。

按照正统年间制定的赋税制度,苏州一年要交纳大概两百万石粮食,而且本色多,折色少,因为绝大部分粮食要运到北京,所以还要征收加耗几十万石。

所以苏州府征收比例相对于大明其他地方,是非常高的,但是事实上与同时期的日本农民至少50的赋税相比,苏州府的老百姓还是能活下去的。

但是苏州府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官田和民田的缴付比例差距太大。

所谓官田,就是国有土地,比如学业田、抄没田、建国前张士诚势力留下的土地等等;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还有个区分就是,国家对民田收的叫赋税,对官田收的叫地租。

苏州府官田多,民田少。民田基本上都被大户地主所占有了,普通贫民无地可耕的,便被迫去租种官田。

但是官田的租子极重,是民田的数倍。一亩地如果是民田,只需交税两斗,而官田可能就要上缴六七斗。官田太多,也是苏州府上缴钱粮能占到天下十分之一的原因之一。

所以就出现了严重的赋税不均问题,苏州府大多数农民租种官田,承担了极重的官租和加耗,但少数大户占有的民田却只须缴纳很少赋税。

这是极其不平衡的,自从建国起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早期监税的官员不愿意得罪苏州大户,只在官田上下功夫,所以租种官地的百姓越发困苦,承受不住抛荒逃跑的农民越来越多。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到了成化年间王恕进行了改革,降低了官田余粮的份额,这才稳定住了官田这一块的地租。

但是因为苏州的士子考试水平很高,苏州的土地兼并或者说土地投充问题非常突出,能够缴税民田的数量日益减少。所以苏州赋税的征收越来越困难,而矛盾的焦点已经转移到民田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