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官员> 第213章 徐骏的疑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章 徐骏的疑惑(2 / 2)

张超点点头,拍拍徐骏的肩膀,然后回房了,只留下徐骏一个人发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次日,张超等人继续沿着运河返回南都,徐骏则一个人呆在船舱里,他在回忆四书五经和朱熹的解释中有没有对四民地位的评价。

张超也不打扰他,这种思想的冲突往往需要自己去钻研,等他真的不明白了,他再好好教教他,现在说的太早反而没有什么意思。

等船快到南京时,徐骏终于找张超来了。确实儒家没有抑商,那为什么朱皇帝要定下士农工商之分,重农抑商呢?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话题,张超觉得如果说起来,三天三夜都不可能说完,而且还理不清楚。

张超简单了说了下他的观点,重农抑商根源在于商业的发达会减少国家的粮食储备系数,这样会极大地导致国家的不稳定。

张超举了一个例子,棉花的种植,同样一亩地,用来种植棉花,比用来种植水稻,收益会多出三倍,所以在江南,棉花会越种越多,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就算人力也不可能扭转此事,也因此,张超正在江北大量种植棉花。

徐骏大吃一惊,“既然兄长知道此事不当,那为什么还要做呢?”

张超无奈的摊摊手,“我不做,别人也会去做。反而我来做,会引导这件事往好的方向发展。”

他一一列举的他的解决方案,他现在正大手笔的在湖广收购粮食,湖广土地肥沃,开发的不如江南,随着他大笔购粮,必然会带动粮价上涨,当地的老百姓就会去开垦荒地,这样一来就会增加国家的粮食储备。

对粮食来说,越往南方,温度越高,就可以实现水稻两熟,三熟,这就会提高单位亩产,所以他未来计划从天南藩国那里用棉布换粮食,或者在天南等地买地种植粮食,这样一来,粮食就更不是问题了。

另外他还准备培育良种,在济世学院开设农科,培养农学人才等等。

张超最后说道,“重农抑商只是朝廷在延迟问题的暴发,而不能解决问题,自秦朝以来,各朝大都挨不过三百年,根本原因就是粮食不够吃。

对于士大夫而言,要为国为民,应该考虑长远,需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搪塞拖延,闭着眼睛等待问题的暴发。”

张超如此说,徐骏虽然半懂不懂,也不知道其中的难度,但是不妨碍他从中看出张超的爱国爱民之心,他起身躬身到底,“兄长大才,弟弟远远不及。愿附骥其后,协助兄长完成此等伟业。”

张超很满意的握着弟弟的手笑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不过弟弟现在还需要学习一番才能帮到为兄。

到了南都,兄长准备为弟弟捐一个监生,虽然名声有些不好听,但现在国子监有谢祭酒在,他要求一向严格,你可以在国子监得到名师的教导,又有诸多优秀的同科,你可要好好努力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