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小官员> 第四章 秀才下乡记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秀才下乡记上(2 / 2)

但是现在张超换了灵魂,游戏规则也改变了,但他不可能知晓。

张超不清楚父亲的安排,他突然发现如果不排除张伯的干扰,他可能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整一个傀儡。

基于记忆中的一切和张超的生活经验,他发现五经春秋故事第一篇,庄公克段的故事是自己应对的完美模板,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等着就是。

张伯不让自己去郑家畈,总有私密,自己只要等着就好,兔子尾巴总会暴露的。

但是在张伯的兔子尾巴暴露前,张超的尾巴也要收起来,还要收的更好。

因此张超又不得不开始了苦读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时文的苦日子。

你还别说,当他真正沉下心去研究八股,却发现对于拥有过往记忆的他,并不是完全做不到的。

他可以写出一篇格式合规的八股,格式对仗也很标准,读来也朗朗上口,就是主题思想跟朱子老先生有点差。

这点不容易克服也容易克服,后世人的复杂,对功利的追求,口是心非的程度绝对是明朝人难以想象的,打左灯往右转可不是明朝那些学究想的出来的。

考过公务员的张超将八股文当做申论,不过反着来看。

申论要根据已有的材料整合归纳出一篇论点论据结论,清晰了然的议论文。

八股文却需要根据四书五经的一句话,演绎开,用朱熹的思想去解释,不过格式是八股。

两种考试殊途同归,核心思想都是对主观文体的标准化,易于评价,也易于选拔。

由于四书五经除了春秋外的文字都很有限,能够出的题目百年科举下来基本已经出完。

所以现在又出现了截搭题,就是把同一本经书中的两句不相干的话放在一起出题。

庆幸的是,张超不用遭这个罪,他需要面对的乡试以及更远的会试都是大题。

也就是说题目都被人做过,而且这些成功先辈的标准答案也都印刷成书本,在书店都有销售。

所以他需要做得就是将这些答案整合出来,吃透了,用自己独特的八股语言表达出来,考试就有一定的比例可以拿下。

但是这些标准答案更多的是在两京,庐州乡下不可能有最新最完整的,所以他的结论就是,就算他没法子纳监,他也得搬到南京,这才能增加考试的成功率。

现在问题来了,他怎么去南京?特别是栓儿这么小的年纪也不方便去,所以需要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

再次下定了要去南京决心的张超,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过程表。控制家庭,赚钱,南京买房。

控制家庭首先要走出家门,了解自己的家底,建立自己的班底,说白了要有人有钱才能说了算。

王氏的去世让他内务不被掣肘,即使小妹嫁过来也很难改变这一点。相过很多次亲的张超本能的知道小妹的性格有些天真烂漫,跟记忆中的王氏是两路人。

家庭会议后,张伯此日就带着豪杰兄弟去了郑家畈,张超也带着书童保哥出了门。

他去的是家中田产的主要聚集地,张氏的大本营张堡村,去看望下劳作了一年的长工佃户兄弟们,要抓住主要矛盾这才是王者之道,张超得意的想到。

这下子,张堡村就轰动了,家乡的骄傲,张超张秀才回乡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