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朕不吃这一套> 第112章 高明的投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2章 高明的投资(2 / 2)

接受张家资助的学生,因为有文化,出去之后。也是同安县、泉州府的人才。

这些人占据了同安县几乎所有需要文化的职位,在泉州府衙里面,也有大量张家族学出去的人。

同安县和泉州府的很多秀才,举人,也都是张家族学出去的人。

这些人掌握了本地的话语权,占据了衙门里重要的位子,不少人还在外地当官儿,更不用说在张家服务的人。

各行各业的张家族学人才,组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为张家服务。这是张家根深蒂固,越来越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沈举人,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代表人物。

直到现在,张家还在资助沈举人参加会试,冲击进士。

按照大明制度,中了童生,就可以穿青色长衫,戴方巾,就踏入了“士”的门槛,脱离了农工商这些穿短打的平民行列,实现了阶层的提升。

虽然有穷秀才之说,但实际上,中了秀才,基本上就能实现衣食无忧。便是不做官,还可以做吏,在衙门里谋一份差事,或者受衙门雇佣,干一些临时差事。

这些差事,跟无偿提供的徭役不同,衙门是要给工钱的。

如果不受衙门雇佣,也可以自谋生计。或者开个私塾收费教学,或者给别人的私塾当老师,写对联、书信、诉状、婚书、文契等等,都可以收费的。

一年收入二三十两银子,一家五六口人的温饱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时代,能达到温饱,就已经是小康水平。

所谓的穷秀才,是相对于富举人来说的。

只要中了举人,就没有穷的。如果原来穷,也会很快富裕起来。因为会有很多有钱人,主动给举人送钱送物。

《范进中举》中,范进一中了举人,人们对他的态度立刻就变了,不少人给他送钱送物,还有人送大宅子。

为什么都主动送这送那的?因为这都是投资。

举人可以考进士,将来要当官儿的。即使考不上进士,三次会试之后,也可以到吏部参加铨选,有很大的机会当官儿。

明朝的常科科举三年一次,每次录取进士,也不过一百多人。仅仅这些人,是满足不了庞大的官员队伍,尤其是基层官员的需要。很多基层官员,都是从举人当中选拔出来的。

这些基层的八九品官员,不受回避制度的限制,可以在本地做官,掌握了一县的实权,可以为投资人谋取利益。

这就是人们投资举人的内在逻辑。

张璁在沈举人身上投资,自然也是这个逻辑。

“还记得那次白役之乱么?”

“哈哈哈……,自然记得。一次白役之乱,就让包溥规规矩矩的,上门道歉,从此老实起来。难道你想再来一次?”

“这回不是白役,是读书人。我想所有的读书人都去向陈达请愿,也够他喝一壶的吧?”

沈举人略一思索,就做出了决定。

“行,这事儿就交给我。我立刻联络同安、泉州、南安、惠安等地的读书人,凑够几百人,到泉州城去。不过……。”

“不过什么?”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仅仅读书人起事,恐怕还不行。若是商人和工匠们一同起事,罢工罢市,看谁还敢动你们张家?”

啪,张璁一拍桌子。

“妙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此计可行,待我仔细谋划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