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大事件签到系统> 第二百四十八章士人比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八章士人比例(1 / 2)

 听了林凡的话众人一脸愕然,建设书院可跟书楼不同,文渊阁只需要在每个城内建设,摆放好书籍即可,大不了再有几人看管。

而要建设书院就远没有这么简单。

比方说阳城目前有适龄儿童万余人,这就不能只开设一个书院,那样就会有一部分前来学习的孩童路途遥远,而且人数太多非常不利于管控,所以像是阳城这种规模的城池,至少要要建设十个学院,每个学院至还少要配备五到十名夫子,这算下来可是一笔极大的开销。

文渊阁印刷书籍会有不错的收入以供支出,这一点即便孔融蔡邕不懂商事也能有所判断。

但这免费的书院是完全没有收入,如今这两郡之中十二岁以下的孩童至少要有七八十万,刨去那些年龄太小的,也要有半数之多,为这么一大批孩子兴建学院,再进行教育,一定是一笔巨额开销。

林凡这么做当然也有自己的心思。

这时帮人读信写信都要收钱,十里八乡的地契都要到州府内找夫子代写。

这种水平怎么处理政务?

所以这个时代缺少能处理政务的士子,也是困扰每个势力的大事。

要知道即便曹操打下整个北方,麾下的官员也不到三千人,和治下百姓的比例还不到七千分之一,也就是一个人需要管辖七千名百姓,而到了林凡上一世的那个时代,比例已经不足三十分之一。

一个人管三十个人和一个人管七千人,效率哪个更高,不用想都明白。

当然,如果没有良好的官员体系和经济作为支撑,过多的官员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让政权变得更加臃肿不堪,不过这些都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什么都不做,只会停滞不前。逼,阮瑀根本不会出仕,没准会成为一位隐士,如果少了人生中的那些经历,可能也写不出那么好的作品。

他觉得比起王粲,阮瑀和自己似乎更加难以产生共鸣,可没想到对方竟是最先答应。

实际上阮瑀也有自己的心思,他得到名师的指点,文章写的十分精炼,而且有极高的音乐素养,所以也有著书立言,成为蔡邕这种名家的想法。

可如今只是小有才名,根本没有太多人愿意帮他传颂作品,只是小规模的流传,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蔡邕这种程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