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第十五章 破而后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破而后立(2 / 2)

在京城朝议结束的时候,山东的叛乱也被平息了大半。朱由校是打算让京营去见血的,但是戚金与徐光启认为经营仍然是训练不足,不堪大用;朝臣们又都表示京营承担拱卫京师之重任,不可妄动;而且从山东的战报中看,目前形式很好,并不需要大规模增兵。于是朱由校便也没再坚持,专业的事情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决断吧。

大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境内

起义军已经被官兵打的损失惨重,于是徐鸿儒决定放弃攻城计划,一方面佯攻曲阜,主力却抄袭官军营。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因为军营受扰,军中立刻出现了骚乱,甚至险些引起营,明军啸杨国盛部被击溃;大明游击将军张榜殉国。起义军收获了大批粮草和武器,并且打算依托城池进行固守。

在杨肇基的指挥下,明军放弃了“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开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利用明军的训练、后勤与武器装备明显优于起义军的优点,进行阵地战消耗战。最后围困徐鸿儒军于滕县。八月九日﹐徐鸿儒粮尽援绝﹐突围不成而被俘,目前已经被压送京师。

起义军主力被打败后,余于残党大多作鸟兽散,成了山贼,土匪盘踞深山老林之中;剩下那些赋予顽抗的,自然也被捻为跻粉。

这这样,历时100余天徐鸿儒起义结束了。战乱的范围遍及半个山东省,山东现在流民遍地,十分萧条。于是在朝廷给粮给地的承诺下,大批留离失所者选择了移民辽东。

山东正在逐步的恢复着,甚至要变得比以前更好,因为海运的影响,大批商品涌入,经济社会反而开始变得更加繁荣。

辽东的人口变得更加充实,一座座屯田军堡拔地而起。

百姓们并不知道,山东的造反是朱由校有意放纵的结果,让更多的人成为移民才是朝廷的计划。他们只是知道,他们变成流民是因为战乱,战乱是因为有人造反,让他们活下去的是朝廷。

总之,一切都在向好发展:山东恢复了太平,辽东充实了人口;东南沿海以及大明其他的沿海各省,因为朝廷重开海运、厂造大船的政策,使得本来就十分繁荣的海贸(绝大部分都是走私)更上一层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