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秦末赵为王> 第三十九章 代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代郡(2 / 2)

这位历史上名声并不显著的大伯父还真算是一条汉子。

朱家等人听到李老板的话后,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一番,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大致在原属于赵国的巨鹿郡,若想前往代郡,中间还要穿过常山郡,秦国法律森严,各地都有关卡,而且在城内住宿还要出示身份证。

这么多人跑到代郡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这难不倒众位大侠们,若是连这种浑水摸鱼的功夫都没有,就不要在江湖上混了。

至于怎么去代郡,大家就各显神通吧,没有合法的身份证,可以伪造一个啊,现在的身份证都可以伪造,更何况是秦朝时的低科技。

秦朝时住旅店需要两件东西,第一件叫“验”、第二件叫“传”,所谓的“验”就是现在的身份证,由巴掌大的杨木牌制成,上面刻有持有者的籍贯、身份、身高等。

所谓的“传”相当于后世的路条,是秦人出门时,由里正(村长)、亭长(派出所所长)共同开具的证明,证明你不是逃犯。

秦朝这么做无非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来控制住全国的人,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两件东西都不是什么高科技,伪造起来实在是太方便了,别的不说,张耳和陈馀当初隐姓埋名隐居在闹市的时候肯定都是改了身份的。

更何况,赵歇他们这边还有一个现任的亭长刘季,弄点假身份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秦人最忌讳的就是六国之人聚集,在古代,统治者其实不太害怕饥荒,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饥荒几乎是年年都有。

而且,中国老百姓的忍耐力也比较高,并不是一有了饥荒就扯旗造反,毕竟造反是个高风险的活儿,今天刚宣布起义,明天就被自己人砍了脑袋去邀功的人也不再少数。

古代的老百姓一碰上饥荒就三个反应,第一个是将门锁起来,然后带着全家老小去要饭,第二个就是卖儿卖女,撑过这一段时间,第三个就是忍痛借高利贷。

一般情况下,除非是无路可走,否则老百姓是不会走第三条路的,因为高利贷不是随便借的,必须要有抵押,在古代什么能当抵押物?那些坛坛罐罐的根本不值钱,没人要,房子一般也不行,村里面的几间茅草房谁看得上?

老百姓手里能入那些土财主法眼的也就家里的几亩薄田了,但是田地在古代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因为古代是农业社会,物质产品基本上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没有了地,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因此老百姓宁愿卖儿卖女,也不愿意卖地。

不要怪古人残忍,是社会现实将他们逼到那个份儿上的。

孩子没了可以再生,反正那时候也没有计划生育,两口子一生生好几个,娃多了,也就不稀罕,不心疼了,但是地没了,那可成了没有立锥之地的人了,到哪腰杆子都硬不起来,一家老小还要面临着饿肚子的风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