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到时候说赵均用协助不力,自然就可以把责任全部推诿,相互甩锅呗,反正那个赵均用也不是什么善茬。可他唯一没有把握的,就是说动蒋淳斌手下那三万多兵士跟自己回来。
不过李喜喜这样想,蒋淳斌却不敢把注全都押在这上面,他只能率着手下这三万多兵马全力向南逃窜,,因为他想要保存有生力量,而不是把这些兵士损耗在内斗上。
因此这三万人马出兵时虽是威势凛凛,可现在却逃得有些狼狈。虽说濠州方向的邵荣表示了诚意,但他们也不敢接近那里,只是尽量绕路赶往滁州。
好在徐达和常遇春都是常年掌军之人,经验丰富,因此即使情况危急,兵士们也没有散乱的迹象。
蒋淳斌现在没有其他想法,只是盼着能够尽快拿下滁州,取得一个立足之地,因为他们的粮草有限,这么多人马没有一个稳定的地方,早晚会成为一群流寇。
李喜喜没有追上来,这意味着他们暂时安全了。但这只不过是因为刘福通把大部分人马都派了出去,真要是让他得到机会,他一定不会放过自己的,从他心急火燎地让赵均用的人马阻拦自己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蒋淳斌更得尽快发展自己的势力,只有这样,才能保存住自己。
没用多长时间,蒋淳斌便率领着大军来到了滁州城下。滁州城防算不得坚实,但依着地势之险,确实是易守难攻。
尤其在滁州西边有一始建于南唐的重要关隘,地势险峻,悬崖峭壁,山高谷深,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也正因为这一点,滁州守军才能一直保有此城,不为义军所占领,但他们这次的敌人却是蒋淳斌、徐达和常遇春。
三人都擅长打难仗,硬仗,因此面对这个人工开凿的清流关,他们也没有放在心上,经过一番筹划,便确定了作战方略。
最终在一个夜晚,常遇春率领几千个身手好的士兵在清流关附近择小路绕到了后面,然后与前面的徐达对清流关内的守军两相夹击。
清流关内的守军本就不多,加上他们疏忽大意,战力也不强,因此只用了几个时辰,便挥旗投降了。
不过常遇春也没有放过他们,为了保证进攻滁州时后方稳定,万无一失,他把几百个降兵全部扔下了山崖,将他们残忍摔死。
蒋淳斌向来不主张杀降,但常遇春有这个毛病,他说过几次也不管用,因此面对大局,蒋淳斌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取下了清流关,接下来的一切就更顺利了。因为滁州城内的守军没有想到能有人突然越过清流关来进攻城池,所以他们还是大吃了一惊。
不过当他们看到只有几千兵马出现在滁州城前面时,便不怎么当回事了,尤其是滁州城内的守将,竟还想着什么趁敌兵立足未稳,杀他一阵,自会退去。结果当他率兵出城后,才发现对面的蒋淳斌看向自己的眼神犹如看到猎物般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