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九十四节 躲不过十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节 躲不过十五(1 / 2)

 尽管多尔衮怒火中烧,然而却始终未发一言。僵硬地伫立了一阵后,他的眼神就像灌了铅水一般,阴贽而冷酷,隐隐现出骇人的寒光,那浑身肆意蔓延的煞气令身边的侍卫们感到一股强烈的森寒&mdash;&mdash;看来,里面那些个不知死活的文官们这次要人头落地了。</p>

然而,阴沉的戾气即将达到顶点时,却陡然降了下去,多尔衮最终什么也没有说,一转身,走了。他并没有朝弘文院方向去,而是径自回武英殿去了。侍卫们想不明白他究竟是怎么个打算,也不敢多问,只好一路护卫着皇帝回宫。</p>

我来到武英殿时,发现寝室的炕上空荡荡的,宫女正在收拾着周围的摆设,炕桌上的青花瓷碗里还残存着一点药汁,已经冰凉了。"皇上哪里去了?"</p>

宫女们赶忙到我面前行礼,回答道:"回娘娘的话,听门口的太监说,半个时辰前出去了,也不知道去哪里了。"</p>

"你们怎么不拦着,或者赶快去报与本宫知晓?不知道皇上病体未愈,不能轻易下床走动,更何况这么凉的天气外出?"我一听,顿时一阵愠怒,严厉地斥责道,"皇上此番外出,回来之后若是病情有个反复,你们全都脱不了干系!"</p>

宫女们吓得连忙跪地叩头,连连求饶:"奴婢们知错了,请娘娘饶恕,请娘娘饶恕!"</p>

我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罢了,这次就算了,若是下次还敢如此玩忽,可就没这么轻松妥过了。"</p>

她们见我没有下令责罚,于是大大地松了口气,纷纷谢恩,然后手脚麻利地将室内收拾整齐,这才战战兢兢地退到了门外面。</p>

我也知道这是难为她们了,多尔衮那个倔脾气,就算是十头牛也拉不回,他若是执意要出去,就算我在场,也没办法阻拦。然而我毕竟气恼不过,又极为担心他那虚弱的身体,所以也难免会将怒火发在奴才们的身上了。烦恼了一阵,终究也没有办法,我也只好收拾心情,去了书房,又像往常一样,开始收拾整理起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p>

刚刚收拾到一半,多尔衮就回来了。我一抬头,就发现他面色不善,眼睛里似乎笼罩着一层薄冰,那股寒意,让人一直冷到心里。他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是哪个又惹他生气了?</p>

</p>

我知道在这个时候,如果不知趣地问东问西,搞不好会弄得他更加心烦,于是我并没有说话,放下手里的折子,起身来侍候他更衣。他冷冷地一摆手,制止了,"不用,你继续忙你的吧。"</p>

我不放心地看了看他,满眼关切:"皇上现在身子弱,还是多休息,少走动为好。"</p>

他瞥了我一眼,用生硬的语调说道:"不过是走几步路,又死不了人,你害怕什么?"</p>

我心中更是诧异,真不明白他这股子无名火是因何而发,只不过他现在显然正在气头上,我若是多嘴多舌,弄不好还得吵起来,还是老老实实地等他气头过了再说吧。"皇上说得是。"我应了一声,然后继续低头忙活去了。</p>

多尔衮似乎心事重重,皱着眉头,负手在窗下踱着步子,几个来回之后,终于停了下来,我偷眼看着,只见他面色凝重,好像在决定着什么。</p>

许久之后,他对外面吩咐道:"宣内三院诸臣来武英殿议事!"</p>

"嗻。"门口的太监立即喏了一声,跑出去宣旨去了。</p>

我感觉他这一次应该有什么重大决定要和群臣商议,于是加快了手底下的速度。刚刚将这些</p>

奏折分门别类,整理完毕时,太监在外面通传,各院大臣已经在殿外候见了。</p>

我站起身来,准备回避,多尔衮却吩咐道:"你不必走,就留在这里吧。"</p>

我愈发愕然,上一次他召见吴三桂和谭泰时,也留我在这里旁听,然而那一次毕竟面对的都是熟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这一次我要面对的可都是朝廷枢纽之中的重臣,又大部分都是平素极少见面的汉臣们,这就实在有些意外了。"皇上,这样似乎有些不妥,毕竟这一次都是外臣,又要商议国家大事,我一个妇道人家在这里,恐怕会被外人议论。"</p>

"怕什么,叫你留在这里就留在这里,说那么多废话干吗?"接着,他朝旁边一指,"你的速记功夫也还不错,正好派上用场,今天就坐在那里,充任一回史官,负责今天的[起居注]。"</p>

那里有张不起眼的小桌子,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平时多尔衮临朝听政,或者祭祀赐宴,狩猎出巡时,会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记录,将君臣们的一言一行,细致到每一句对话都如实地记录下来,整理完毕之后存档,然后逐渐收集编纂为当朝的[起居注],等于一种时实的史官记录,保证将来编纂史书时不至于有遗漏。这种记录,皇帝绝对不能干预,甚至连阅读查看都不可以,这样才能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严谨性。</p>

多尔衮今天忽然叫我临时充当一把速记员,绝对不是缺乏人手的缘故,我隐隐感觉到他接下来会有什么重大决定要宣布,或者要和众臣们商议什么重要举措,而让我以这个速记员的身份在场旁听。但他这样做究竟是什么用意,我一时间也无法理解,见他态度坚决,我也只好老老实实地答应了。</p>

很快,内三院的大臣们鱼贯而入,一一向多尔衮下跪行礼,等起身后,已经有眼睛尖的人发现了我的存在,顿时神色愕然,大惑不解。我忽然觉得很是好笑,这些个拘泥于礼法规矩的汉臣们,会不会出现哪个不识相的,犯颜直谏,指责多尔衮在如此场合下不应该让我这个妇人旁听,久而久之,必然纵容后宫干政,雌鸡司晨,国将不国,之类,云云。多尔衮现在正在气头上,这个不会看眼色的倒霉蛋肯定会撞到枪口子上,成了杀鸡儆猴的原材料。</p>

刚林的反应最快,还没等多尔衮说话,就立即转身,给我叩头问安:"奴才刚林,恭请皇后娘娘金安!"</p>

其余众人先是一愣,面面相觑之后,最终没有一个大着胆子站出来当个犯颜直谏的出头鸟,只好纷纷学着刚林那样给我请安,顺便报上姓名。</p>

多尔衮看看差不多了,于是吩咐他们起身回话。范文程出班,将此次会试的阅卷情况大致地向多尔衮汇报了一番,接着恭恭敬敬地递上了一本折子。多尔衮伸手接过,展开来之后,只见那折子一页连着一页,长得可以,他眯着眼睛看了几页,然后皱着眉头,将折子收起,放在桌面上,说道:"你这蝇头小楷写得倒是颇费功夫,朕才看了几页,就眼花重影,单行变双行,看来以后要多安排几个人手,每日帮朕一一解读这些奏折了。"</p>

范文程知道多尔衮心中不悦,于是低了头,回答道:"臣罪过,回头再将折子重新缮写一番,精简语句,将字体写大些,以免让皇上耗费眼力。"</p>

多尔衮"嗯"了一声,说道:"如此最好。以后你们再上奏疏时,尽量要简明扼要,不要'之乎者也';地搞什么华丽文章,既耗费时间,也浪费精力。奏事之时,也不要兜那么多圈子,说些似是而非的话,弄得朕每次都要劳心费神。一个人再怎么也是精力有限,若是把脑子都用在这些繁杂无间的事情上,反而耽误了军国重务。"</p>

众人连忙点头称是。刚林见多尔衮神情萎顿,气色不怎么好,于是颇为关切地劝慰道:"皇上近来龙体欠安,切勿过于劳神,静心休养,方能尽早痊愈。奴才等必然实心用事,不敢有丝毫懈怠。"</p>

多尔衮苦笑一声,"你说的这些,朕又何尝不知?然而现在国家多事,朕又怎能静心休养?只能朝乾夕惕,兢兢业业,生怕耽搁一件军国要事。朕年齿渐增,自从入关之后,机务日繁,经常弄得头晕目胀,疲于应裁,到现在都恢复不过来。你们以后再有奏述时,就不要搞那么多虚浮无用的东西了。"</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