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十三节 元宵夜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节 元宵夜宴(1 / 2)

 与皇城内外一片热闹祥和的春节气氛比较起来,紫禁城的武英殿里,却是一片压抑而烦闷的气氛。西暖阁里,弥漫着淡淡的苦药味,所有的太监宫女们都小心翼翼地远远侍立着,简直连大气都不敢喘。因为他们知道,这段时间皇上似乎遇到了什么棘手的事务,再加上感染风寒多日不愈,脾气并不怎好,所以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一不小心触怒了皇上。</p>

多尔衮穿了一身暗灰色的常服,膝盖上搭着厚厚的棉被,正斜倚着靠垫,一页一页地看着奏折。他精神头似乎很不好,脸色也越发显得黯淡,然而与这些相比,他眼睛中的阴沉压抑的怒色却更加骇人。自从他上个月生病之后,就一直低烧不断,难以痊愈,一个是身体底子不好的原因,另外一个恐怕就是眼下山陕一带的战局了。</p>

原来,正在南下途中的多铎临时接到改变军事路线的谕旨后,迅速率大军抵怀庆,本来正是形势占优的大顺军不足抵御,就赶忙撤退了。兵贵神速,收拾完河南的残局之后,多铎并没有丝毫耽搁,就立即率领三万大军从孟津渡黄河,经陕州,直驱潼关二十里外驻扎。潼关战役于十二月十六日拉开序幕,刘宗敏首战失利,一直到岁末除夕,李自成几次进战,都被多铎部击败。这时,李自成被迫撤回主力,回师西安。守潼关的大顺军将领马世耀被迫投降。于是清军在新年的正月初一日,一举占领了潼关。</p>

然而一件意外的事情倒是大大地破坏了胜利的喜悦,让多尔衮格外动怒&mdash;&mdash;原来多铎率军抵达潼关时,居然还没见吴三桂、阿济格部一个人影呢!要知道他们二人的军队按照常理计算起码也应该在十天前抵达,与多铎部会合,形成对潼关的合围之势。然而,这两位王爷和他们的大军竟然像蒸发了一般,连半点消息都没有,以至于多铎也不知他们已到了什么地方。</p>

因为这个消息,多尔衮没少担忧。由于距离遥远,又没有接到他们任何一封战报或者奏折,所以不能不令多尔衮忧心忡忡,再加上本来感染的风寒和连日的失眠,还没到春节,他就病倒了。</p>

"岂有此理!这个阿济格,还真会自作主张!"多尔衮将一封刚刚用六百里送来的西北战报重重地摔在炕沿上。我刚好放下一本批示好的折子,接过侍女奉上来的汤药,却被他这个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端着药碗的手微微一颤,溅出的药汁不但染污了折子,还烫到了我的手,侍女赶忙用手帕替我擦拭。</p>

多尔衮余怒未息,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他起身下了地,烦躁地来回踱步。</p>

我知道生病的人往往脾气不好,所以也并不惊愕,只是问道:"怎么了,十二伯和平西王他们那边有消息了?"</p>

多尔衮冷哼一声,忿忿道:"白费我这些日子来替他们担忧操心,这两位王爷并没有遭遇暴风雪,也没有被黄河水卷走,更没有遭遇流寇伏击而全军覆没...人家安全得很呢,多铎和李自成刘宗敏他们激战正酣之际,这两人正在鄂尔多斯的蒙古包里喝奶酒,搂女人呢。难怪乐不思蜀,连究竟是出来干什么都不知道了!"</p>

我连忙取过那份战报一看,这才明白,难怪多尔衮如此动怒,也实在是阿济格自己理亏。本来阿济格同吴三桂所部的战略目标是,出大同,渡黄河,会同蒙古兵,取陕北的榆林、延安,击陕西大顺军之背。阿济格略定宣府和大同,招降唐通后,本应传令边外蒙古兵前来会师,他率所部则挥师南下,迅速渡黄河,当不误进军时间。可他居然擅自出边,进入蒙古的土默特、鄂尔多斯游牧地,随意索取当地驼马,然后转而入边,这一往一返,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p>

直到年底,他才率师由山西保德州结筏渡黄河,进入陕北。榆林是陕西重镇,李自成令高一功镇守,准备阻止清军南下。这时,阿济格、吴三桂一时攻不下,眼看又误行期,两位心高气傲的王爷们也终于傻了眼,不得不上折来请罪。</p>

我放下折子,苦笑一声:"这事儿确实令人恼火,贻误战机之罪,英亲王和平西王可是当定了,只是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处罚他二人?"</p>

多尔衮正想说什么,却禁不住剧烈地咳嗽起来。我连忙下炕准备去替他拍拍后背,他一手按着胸口,一手摆了摆,示意我不必着急。好不容易停止了咳嗽,他的嗓音更加沙哑了,"...你说说,咳...说说看,我究竟该如何惩处阿济格和吴三桂?"</p>

我不无忧虑地看着多尔衮,本想劝他不要动怒的,不过估计也没有什么作用。暗暗叹息一声后,回答道:"照我看来,倒也不急着治他们的贻误战机之罪,毕竟这个罪名起码也是要革职留任的,这样会大大影响他们在军中的威信,于眼下战局极为不利。况且,李自成那边已经被豫亲王所败,退入西安,相信坚守不了多久,就会弃城而去的。所以英亲王他们虽然耽搁了些时日,却也不会对整个战局起多么大的影响。"</p>

"你的意思是,我单单在谕旨上训斥他们一顿,责令他们将功补过,迅速前往西安,与多铎部合围流寇。倘若再有差池,则严惩不贷?"多尔衮接着问道,"你怎么能猜测李自成在西安守不了多久呢?要知道他现在的光景虽然惨淡,却仍然有十多万军队,轻易放弃苦心经营了多年的根基之地,去当个实实在在的流寇?"</p>

我总不能老实承认我知道后来的历史吧?于是反问道:"皇上这恐怕是心里清楚,却要故意试探我吧?"</p>

多尔衮被我揭穿了意图,也并不尴尬,而是微微一笑:"好啦,算我没有诚意,确实是故意试探你来着,只不过你太聪明,并不上套罢了。"他征战多年,自然可以预知接下来陕西的局势:潼关险峻,是三秦之地的门户。一旦失守,西安失去屏障,已岌岌可危。所以李自成接下来在西安,就算是有能力守一段时间,也绝对不敢继续守下去了。</p>

不管怎么说,尽管起初震怒,然而稍稍缓和一下后,多尔衮也意识到,虽然阿济格犯了不小的失误,然而这个消息毕竟让他好歹安心,不再为一个月来音讯全无的兄长担忧了;况且又于战局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也就勉强作罢了。</p>

"呵呵,阿济格这么一个耽误,把一个大好的功劳拱手让给多铎了,比起拿下西安的大功来,他得到的那些驼马和女人们,实在是太微薄的收益了。"多尔衮无可奈何地说道,"算啦,毕竟立功的都是自家兄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p>

在折子上批示完毕之后,他这才将已经凉了一半的汤药喝下,然后重新躺回炕上,闭着眼睛似乎沉思着什么。我看到他即使在休憩中,也微微蹙着眉头,于是伸手摸了摸。果然,他的额头仍然很热,明显还在发烧。</p>

"你的身子也不见起色,今天又是正月十五,那些前来朝贡的蒙古王公们要来宫里赴宴,你眼下这样,可如何支撑得了?再喝些酒,恐怕有得一段日子难以痊愈了。"</p>

多尔衮仍然闭着眼睛,声音暗哑,"我不去,恐怕会令外人平添猜测,到时候又免不了流言四起了。"</p>

我满不在乎,"那又如何?有什么事情比你的身体要紧?那些人愿意说就说去吧,反正也翻不了天去,没什么大不了的。"</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