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乱起南国> 第七十三章 以假乱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三章 以假乱真(1 / 2)

 升龙城,是一座拥有几万人口的大城,它有着坚固的城墙、完善的工事,几丈高的城头上竖着几尊年代久远的青铜跑,城里城外还驻有几千安南军卒。

作为安南北朝的都城,升龙自然繁华无比,虽然与中原古城无法相提并论,但在这安南北地,它也算是一处难得的销金窟了。

北朝郑家传到郑元朗这一代,已经足足传承了一百年,新王郑元朗的行为举止与明君圣主完全搭不上边,穷兵黩武、四处征伐、倒行逆施,北地的百姓怨声载道,虽然没有揭竿而起,但心中的不满是一日盛一日。

这么一来,钦州军长驱直入之下,路上竟有不少州县倒戈相迎,出粮劳军,即便领路的是南朝王子,但北地的百姓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在他们看来,王者是谁,是姓阮还是姓郑,与他们都没有太大关系,他们宁愿多捕一次鱼,也不愿把心力浪费在这些“大人们”的事情上。

极个别的王朝死硬分子有心殊死抵抗,但他们也不是傻子,实力悬殊之下他们宁愿“保存实力”也不想螳臂当车,毕竟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于是他们义无反顾的、勇猛无前的、惶恐的往升龙奔去。

第一波告急的使者刚到升龙的时候,孙延寿的钦州军距离升龙也就只有一日的脚程,也就是说,留给郑元朗布置城防的时间只有一天。

“什么?唐人的大军攻来了?已经破了太平?”闻鸡起舞的郑元朗嘶声叫喊,一个不小心竟然失足跌下了台阶。

堂堂的安南大王竟然被钦州军攻来的消息吓的屁滚尿流,羞怒之下郑元朗又无奈的想到:“前一阵子不是说唐人内乱不休么?自己正打算派人出兵捡捡麦子,没曾想竟然被对方杀上了门来!”

“我且问你,唐人有兵几何?”稍稍整理了下衣物,郑元朗故作镇定的问道。

心惊胆战的报信使者比划了半天,方才斩钉截铁的说道:“大王,海面上遮天蔽日的全是大船,唐人炮利兵盛,人马过十万!”

“啪”的一声巨响,手中的琉璃盏跌落在地,郑元朗却顾不得心疼,虽然知道此人肯定言过其辞,虚瞒夸大,但人家总归是“忠心耿耿、其心可嘉”,于是向来小气的郑元朗竟然难得“大方”了一回:“来人呐,使者报信有功,赏银十两!”

打发走了报信的使者,郑元朗马上唤来了几个心腹重臣,一番商议之下,他们决定唤回南北两疆人马,勤王护都!

与身家性命比起来,江山社稷又算什么?郑元朗急下王令调回驻军的同时,又派人召集附近的农夫乡民,试图组织起一支规模可观的“炮灰军”。

等到郑元朗的王命传遍周遭县城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身心憔悴的郑元朗一人枯坐后宫,手持利刃,嘴中时不时的念叨着什么,在他身下是几个死状凄惨的宫女内侍。

翌日,沉睡一夜的红日慢慢的露出一丝曙光,沐浴在晨光中的郑军士卒无精打采的望向远方,在视野所及,缓缓的出现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立在城头的郑军士卒狠狠的揉了几下眼睛,确信自己并未看错之后,他蓦地一声惊呼,唤起了沉睡未醒的同伴。没好气的咒骂了几声,安南人的目光渐渐集中到了已经行至近处的几百人身上。

他们身材瘦小,打着面无风自动的北郑大旗,半点军纪也无的向城门方向行来,“这是山西的人马吧?瞧他们那醉醺醺的样子,整一熊货!”这却是年少的卫卒不屑的冷笑道。

既然是自家人,那就不必剑拔弩张了,想必唐人的队伍应该还在几百里外呢!想到这儿,城头的卫卒长吐一口气,你一言我一语的在内墙上打起了口水仗。

没多久,这支“山西”的盾兵就行到了城门口,为首一人笑眯眯的递过了“王命文书”又识趣的交上了县官印信,操着一口流利的安南语,那人神情诡异的咧嘴一笑,单手往前一探,似乎送出了块什么东西。

不动声色的接过对方“孝敬”的银两,飞快的在两份文书上扫了几眼,胡志明满意的点了点头,嘴中悠然的说道:“诸位远来勤王,还请到兵部递交印信,兄弟职责所在,诸位莫怪,莫怪!”

“哪里哪里,这是兄弟应该做的”说到这里,阮惊天上前一步,与对方勾肩搭背,聊的好不投机!

既然城门官验过了关防,对方又是一身自家人的打扮,于是乎,紧闭的升龙城门缓缓的打开了,轰隆隆的声响回荡在空旷的城门洞里。

坐着竹筐登上城墙的阮惊天见底下的几百人都进了城门洞,他突然暴起怒喝,抢过一柄腰刀就砍!北朝军卒不慎之下竟被他连宰几人,等到城门官呼喝着杀过来的时候,只听得城下一片喊杀声!

那却是夺取城门的孙阮联军开始打杀了!

一个蓄势待发、一鼓作气,一个糊里糊涂、不明真相,两军甫一接触,高下立判!

原来这支“山西”人马竟是中越结合的产物,昨日里孙延寿率部抵达山西之后,为首的县官识趣的交出了一干信物,后来李轻车脑子一转,就想出个“以假乱真”的计策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