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乱起南国> 第七十一章 登陆洮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一章 登陆洮河(1 / 2)

 安南的版图像一根粗实的油条,北面与云南、广西、钦州接壤,南面沿着一条狭长的海岸低地直通占城,西边与老挝隔山相望,东南面朝大海。

由于其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所以此地常年多雨,为热带季风气候。安南多山地,耕地面积多集中在北方的红河(洮江)三角洲以及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

孙延寿出兵之前,参军李轻车曾献策说“大军过防城江、绕十万大山,穿分茅岭自陆路攻击防城,吸引北郑军力,然后船队由海路发动攻击,自洮江三角洲登陆,逆流直扑升龙(河内)”,当时孙延寿只是淡淡的笑了,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就再也没有任何说法。

而如今,康熙平乱的步伐加紧,在长江中游,几万八旗精锐正与吴三桂重兵围绕岳州展开了拉锯战;在闽浙,受到孙延寿偷袭杭州的影响,军粮不济之下,康亲王杰书只得一面派人搜刮粮草,一边收拢军力,准备对盘踞在福建的耿精忠部展开致命一击,另一方面,两线作战的耿精忠部在与台湾郑氏的交锋中节节败退,眼看就要不支溃败;两广的交界处,广西将军孙延龄与“广东王”尚可喜也没有闲着,这二人你来我往,在边界上打的好不热闹。

北方的土地上,秋叶落地;南面的泥土中,树木常绿,相对于热闹非凡的中原各处,岭南一角的钦州竟然难得空闲了起来。

南海上,西班牙人正与郑家水师死磕,而对钦州感兴趣的各方探子欣慰的发现孙延寿那艘独特无比的“飞剪船”还在梭巡于钦州外海。就在众人以为钦州无战事、孙延寿终于安稳下来的时候,在海南岛的对面、洮江的入海口处,驻防的安南官兵突然发现海面上驶来一支身份不明的船队。

“嗯?那是什么?清国的商船?”瘦小的安南士卒疑惑的看向远方。

风浪中,三艘尾舵高大的四桅大福船乘风破浪,急速的往岸边靠近,映入眼帘的巨大船只似乎震住了安南士卒,他只是愣愣的张大嘴巴,看着海平面上越来越多的船只。当航速最快的那艘福船距离河岸不足一海里的时候,洮河口外的海面上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数十艘大小船只。

紧随而至的佛朗机大船还有那狰狞阴森的炮口不坏好意的指向岸边,驻防此处的安南士卒再也顾不得发呆,只听他凄惨的吼叫道:“敌袭!快去通知守备大人!”

吼声一响,他浑身的胆气似乎也随风逝去,四处一望,他和身边的同伴惊慌失措的寻找遮蔽的工事。

洮河口的安南士卒人数不过六百,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装备了缺少箭矢的弓箭,大多数的人只是扛了根木枪,披了件简单的盔甲,亦兵亦农的他们存在的作用就是维持地方的秩序,防止小股海贼的偷袭。

虽然往日里也有海船经过,但这儿并不是防城港那样的大港口,海船的吨位最多不过六百吨,这种穷乡僻壤的地方就连大股的海匪都吸引不了,只能勾引一些不入流的小股海寇,当然还有遭遇风浪损伤惨重的商船。

往年季风季节一到,洮河口外就集中了数量颇大的安南人,他们三三两两的围着海岸,不知辛苦的跋涉着。偶尔有飘落到此的船只货物,不消片刻功夫就被穷困的安南人抢了个精光。

而此刻,三十多艘巨大无比的福船宛若三十座冰山,泰山压顶一般扑面而来,仔细看去,在这三十多艘大船的两侧竟还有数十艘小船环列护航,不需思量,只是那黑洞洞的炮口就准确无误的告诉安南人:这不是摆设!

渗白的脸色滴出一粒粒豆大的汗珠,瘦弱似猴的安南佬强忍着牙齿打颤的惧意,哆哆嗦嗦的问道:“敌军势大,咱们跑吧?”

同伴对他的话音理也不理,瘦猴正要再劝,却见眼前这厮蓦地的急转身,以常人难及的迅猛速度撒腿狂奔,一个弹指的功夫不到,他竟然就窜出了一丈多远。

顾不得喝骂对方的不讲义气,瘦猴一把丢下了手中的木枪,三两下褪下了皮甲,脚底升烟一般“飞驰”而去。

船队的动作极为迅速,一排箭雨射过之后,大船上的巨炮就响了起来,“轰隆隆”的炮声过后,洮河口岸上仅有的几座箭塔哨台都炸成了碎片,随着木片漫天飞舞的还有安南士卒的残肢断臂。

密集的箭雨和威力空前的巨炮完全摧毁了守军的意志,他们接二连三的往内陆跑去,再也顾不得守卫河岸。

没了守军的阻挡,以绝对优势的火力控制洮河口岸之后,庞大的船队终于行动起来:捆绑在大船两侧的运兵船在士卒的“号子”声中三三两两的卸下水面,士卒通过绳索熟练的滑到小船上。一艘规模中等的小船一般可装载二十名装备齐全的士卒,六十多艘小船齐开动,来来往往几个来回就往岸上运送了几千人!

残余的安南士卒惊讶的发现,船队打头的队伍竟然也是一副安南人的装扮,难道是南阮打来了?(安南北郑与南阮在17世纪常年混战不休)

没错,在队伍最前头,龇牙咧嘴、满脸凶狠的瘦小汉子正是安南阮氏的士卒,这帮士卒由阮文龙亲自率领。人数虽然不多,但却都是南朝精锐,因为这数百人都是护卫阮文龙的近卫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