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乱起南国> 关于清军的战斗力与编制(转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关于清军的战斗力与编制(转帖)(1 / 2)

 崇祯朝前明军的标准装备:每一营(5000人)其用霹雳炮3600杆,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合用药675斤(无法知道类似今日何种武器,可能是机枪或是连发多管火箭)。手把(手枪)400杆,“盏口将军”为明代对野战重型炮的称呼)160位,另外有1000人为骑兵。

但为什么说是这场战是拖垮的呢?很简单,八年,整整又是一个八年,日军是先被压到海边,然后被拖垮的。

应该说小日本在修建城堡并据此运用火枪的能力上,比中朝联军高了不止一个档次。而明军虽号称拥有庞大数量的火器,对付日军的城堡并没什么好办法,几次会战都是伤敌不及八百,自己伤亡一千。战事一直拖到日本人耗不起了,这才结束。

战场上是凭实力说话的,并非空喊“远程重炮”射程可及“数十里”便可制胜的。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明军火器的确实水平,二十二万如此装备的明军,花了近2000万两银,所有库存武器差不多被消耗一空,还是没有围歼成朝鲜岛上的全部日军?

其后,明军终于和新兴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强悍骑兵集团展开对攻了。但这些种类繁多的火器,一旦面对机动性极高的骑兵集团,就好像突然不灵了?史载的萨尔浒大战,“兵是精兵,将是良将,火器装备充足,人数上占优势。兵分四路,俱非弱旅,左右呼应,齐发进击。”结果如何呢?大老粗努尔哈赤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清军就此是一路向前,几天工夫,明军被杀得干干净净。

现在我们来当事后诸葛亮,自然可以指点江山,说明军统帅的战略有误,分兵四路乃兵家大忌云云。但仔细研究一下,单从人数上来看,各路明军也并非不堪一击,可清军之所以能一战再战,每战必克,至少说明每一战他们都没有遭受到重大的伤亡。

这个血淋淋的事实,说明什么?弓马娴熟的清军在较量中丝毫不落下风,当然是告诉世人,明军昂贵的火器不如清兵的骑射突击好用。

直到后来,出现了袁崇焕的关宁铁骑!这支部队的实质,就是骑兵加上精准并有足够威力的大炮。结果,努尔哈赤被炸死了,皇太极的八旗兵丁也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孔有德、耿仲明的裂土封王了。他们给清朝带去了梦寐以求的成建制的火炮部队和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铸炮技术。

大炮,作为远程火力,它的威力最大体现在哪里?是在进攻中,是在对固定目标的射击上。袁崇焕所云“依坚城,用大炮”来防御,实际上是明军不得已的选择,并不符合军事学的原理,所持的不过是满人没有好的火炮而已。

现在好了,清军有了大炮,移动的洪流中添上了如此的利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日后满洲八旗入主中原,逢坚城必克,毫无阻滞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