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乱起南国> 第一百四十四章 见汪世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四章 见汪世荣(1 / 2)

 春风得意马蹄疾、春意盎然游人醉、**一度价千金,值此阳春三月,在野花盛开、树木繁盛的广西一角,后明国为迎接后周国的使者团,特意派出了以礼部尚书王怀远为的当朝大员,远行近千里,亲自来到了广西一隅。</p>

王怀远与汪世荣汇合一处之后,明军又派出了近千人的骑士在一旁护佑,是护佑,当然了,监视防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谁也不知道来使的队伍当中究竟有多少是探子,又有多少是专擅绘图的探马,万一他们测绘了两广的军事要地,到时候再把这些地理详情传回云南,只怕这会给两广带来巨大的军事压力。好在朱延寿早就防范到了吴三桂的这一招,在名义上,为了保护使者团的安全,无论任何人等都是禁止出入,除非他的身旁有三人以上的明军士卒护佑,其实实际上朱延寿还是为了防止周军使者与两广境内的探子交流情报,这在最大程度上断绝了周朝在两广的耳目所在。</p>

</p>

此时,正在宫内诵读诗书的朱延寿便得了大周使者请求接见的信儿,兴致盎然的丢下手中的书卷,朱延寿嘴角一扬,口中道“让他到上书房等候”。</p>

盯着渐渐远去的寺人背影,朱延寿嘴里喃喃自语“听这次来的是江南第一才子汪世荣,这老子在历史上可是搞死孙延龄的主谋啊,不过也是他,在吴三桂女婿夏世荣的排挤下,不得不降低身段,跟了尚之信,这次我见了他,倒要心行事,不过就是不知道他肯不肯为我所用”。</p>

等到朱延寿入了上书房,他便在.屋里看见一个高鼻梁、大眼睛、深眼窝、颧骨突出的中年书生打扮的官吏,这官吏身着一品大员官服,头带明式官帽,正一眨不眨的盯着书房里的一副山河社稷图。</p>

好个汪世荣,虽然明知道话的肯定是大明的皇.帝,但他却连头都不转,依旧揣着明白装糊涂,嘴里道“不才区区正是大周国一品军师,不知你又是哪个”。</p>

汪世荣躬身作揖,嘴里道“大周国汪世荣见过大.明皇帝陛下”。</p>

汪世荣朝朱延寿1ou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然后嘴里道“外臣在这画里看到了一股气吞山河的霸气、一抹笑傲天下、舍我其谁的勇气。”</p>

汪世荣浅浅的咽了一口气,嘴里道“空有其神,却无其实”。</p>

“不可,不可”</p>

“月前,周王已经向大明派遣了特使,眼下大周、大明共立长江以南,为抵御鞑虏,理当同仇敌忾,同气连枝,所以,为了表示周王的诚意,我大周愿与大明联营,作通家之好”。</p>

朱延寿的这个意思,就是这门亲事他愿意应下了,而且作为聘礼,他愿出金银十万两、火炮百门,按理这礼金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丰厚了,可那汪世荣依旧不满意的道“大明富庶、名扬海内,而现在我又听大明水师纵横南洋,垄断了各地的海上贸易,如此情景,要是明皇愿意降低一成赋税,那么我王必定铭记在心。”</p>

立国云贵,除了分官吏、士卒的银饷,吴三桂还需要为麾下的百姓、士卒准备大量的粮食,但偏偏云贵素来不产粮食,而原本吴军购买粮食的渠道也被清军和明军掐死,等到朱延寿占了安南,那么吴三桂除了撒豆成兵、聚沙成粮之外,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与后明打好关系,从后明购买到足够的粮食。</p>

这种条件朱延寿怎么会答应?他不呆不傻、不笨不愣,抬手往外一指,却听他嘴里道“先生笑了,这样罢,眼下我大明正在改革货币,行交子,要是大周境内允许交子流通,那么这一成我就赠与周王又如何?”</p>

不是来自后世的现代人,清初的人们根本难以理解到货币也是一张异常重要的王牌。</p>

朱延寿摆了摆手,也并没有强求,他知道这一成的赋税对于吴三桂来,绝对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馅饼,虽然对方并没一口答应下来,但两者订立盟约,成立攻守互助同盟,允许交子在两国境内流通,这却也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p>

“来这儿之前,周王还让我转告明皇,周军王师枕戈待伐,却不知明皇何时派出王师与我大周天兵会师京城呀?”</p>

一路上虽然由于那一千名骑兵的再三阻挡,汪世荣没能一探明军的虚实,但是那兵败身亡的莽依图以及尚之信等人都已经明白无误的告诉他:明军力强,非人力能及也。</p>

朱延寿没想到地方竟然开始狮子大开口了,想了想,他嘴里道“这样吧,既然周王性喜火器,那么,等到先生归国之日,我便着人送上大各式火枪,权当聘礼。”</p>

呀嘿,连出兵缅甸的注意他都想打,不过只怕这应该是此人自作主张,兵不是那么好出的,且看我诈他一诈“缅甸王素来不服王化,昔日朕的王叔卒于缅甸,朕还没与他算这笔帐,要是周王愿意兵缅甸,朕愿出兵一万。”</p>

汪世荣面色一喜,不过他知道永历帝其实是死在吴三桂的手里的,而眼下明王这么,很可能就是向他表示:搞死永历这件事,就这么算了,但是甫一接触,对方应该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啊,他怎么会看不出来缅甸对于两广来只是一块飞地呢?想到这里,他嘴里道“明皇如此慷慨,区区缅甸必定一战而下”。</p>

“但朕有担心,两广距离缅甸距离太远,要是周王不能给朕的士卒提供粮草,只怕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p>

“这……”其实汪世荣很想应下来,跟朱延寿,他大周愿意为明朝的出征士卒提供粮草,但是,作为吴三桂的次席智囊,他明白,眼下周朝外强中干,明面上的军队虽然有二十万,但真正能征能战的只不过有十多万人,而作为可供大军食用的粮草,只够二十万人一月之用。</p>

就是这些粮食,已经是吴三桂几年来存储的所有粮食了,要是再不能打开两广商路,开粮道,只怕吴军士卒到时候真的会哗变也不定。</p>

考虑再三,汪世荣只好放弃了这个诱人的举措,嘴里不无遗憾的道“这个,外臣无法善做决定,也还请明皇准许外臣禀告周王。”</p>

朱延寿了头,他知道对方的使者团身上肯定有诸如信鸽一类传信的飞鸟,虽然自己很想截下对方的信物,看看汪世荣会在信里如何汇报,但长远来看,这次还是放长线钓大鱼来的划算。</p>

正事儿谈的差不多了,朱延寿嘴里又道“你们都退下去”。</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