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我的大明朝> 第九十八章:大建出奇迹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八章:大建出奇迹 1(1 / 2)

 有钱有粮的崇祯眼下可以算是财大气粗,再加之高效的中央政府,崇祯现在有足够的底气去对整个大明进行系统的改革,所以在新年伊始,一场改革风暴在充足的钱粮支持下席卷全国!

而作为这场改革风暴的指导纲要,崇祯提出来的一系列新政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在后世被称之为‘崇祯五政’!

一大早,崇祯激昂的声音便在大殿不断回响,伴随着中气十足的话语,一副巨大的改革蓝图出现在众人脑海之中:

“朕的新政不过五类,分成五块,首先是农业上:继续鼓励北地百姓移民安南,大力开垦安南土地,并且在南方人口密集区域大力开发水利工程,进一步提升南方核心区域的农业能力和抗洪涝能力,同时较大幅度的降低农业税,并通过朝廷商会人为适当提高农业价格,进一步刺激农业生产激情!

商业上:适当降低各项税收并降低建立商会的门槛,鼓励大量小企业与小作坊主成立新的商会出来,朝廷对于这些新兴小商会还会给予不少福利政策,比如地价优惠、税收小幅度降低等;同时继续大力投资海船厂,大批量建造可靠‘近海船’,让不少小企业主和小作坊主也能从事海洋贸易!”

崇祯一段段道来,接下来的话语让整个新政都明明白白的传达到了每位大臣的脑海之中!

工业上:虽然工业科技一直没有得到突破性的进展,但基于棉花的纺织业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对于这种廉价舒适的棉织品,市场需求量极其庞大,再加上朝廷几乎是免税和免费提供建厂土地的超高福利,这个数年前还几乎没有人涉足的领域现在也开始了蓬勃发展,相信再过个几年,庞大的工业底盘一定能孕育出至少是珍妮纺纱机级别的工业生产工具出来;而至于钢铁厂、煤矿厂、火药厂等与军事挂钩的产业,则还是牢牢把握在国营手中。

科技上:崇祯继续加大对科技的支出,并且直接在北京成立了数个专门的科研机构,有规模有组织进行科研工作,同时一面培养本土科研人才、一面通过徐光启大力勾搭欧洲教会,以口头上的可能允许传教为砝码,吸引大量成体系的欧洲科研人才,但不同于欧洲的各自为政,崇祯将人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上,并分门别类的设立了:医学、化学、物理、农业、数学五大基本科室;同时基于这五大基础科室,又设立了:军事、动力、机械、航天四大实用科室。

航天当然不是说的飞机,实际上能把热气球搞出来对于崇祯而言都算是极大的助力了,毕竟有了热气球后,不管是观察敌情还是预测风雨,又或者监视边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上:连续数年的人才储备加之旧文人改造为崇祯积累了大量的教育人才,所以作为常规支出新的大头,科教部将在整个大明大批量铺设中小学校用于完善基础教育,并且将接受教育列为法律,任何人不得违背,而且学校还将免费供应极为丰盛的早午饭,而就算是上不了学的,崇祯也会通过夜校这种东西进行扫盲级别的教育,这样做当然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但作为回报,是几乎达到了五千万两白银的恐怖支出,如果还要加上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功绩专门倾斜的财政的话,大明几乎将全年一半的财政全部投入到了教育上去。

而且为了表明重视层度,崇祯还专门立下一条铁律,各地学校凡是修的比官衙差的,当地负责官员统统杖毙。

这五条崇祯新政确定了改革的大方向,充足的钱粮会保证他拥有足够的动力去实行,而强大的西施锦衣卫会保证这其中的每一笔钱都会用到实处,每一个官员都将严格按照朝廷的旨意去办理这些事情。

这五条新政覆盖面在此时来说已经相当之广了,即便是一直以来有官僚社会别称的中华文明,也很难动员如此多的官员来完成这些庞大的计划,只能说是勉强保证计划的实施,但崇祯的野心怎么可能会才这点?

在朝堂上明确了五大新政的最后实施细节,崇祯突然再次提出了两个巨大工程!

如果说之前的新政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么最后的两个巨大工程,则是看得见的惊雷。

工程一:在基于眼下的大运河,崇祯将修建一条庞大的运河系统,不同于曾经单纯的走船,这条运河系统崇祯完全借鉴的后世另一个造福万民的世纪工程:南水北调!!!也就说字面上的意思:将南方丰富到年年洪涝的水资源调往年年干旱的北方大地!

这一工程量不亚于重挖一次大运河,即便是眼下的丰厚收入,崇祯也有些吃不住,好在崇祯也不要求一年修好,可以分批次的慢慢来。

第二个工程则是两个古代中国最喜欢搞得工程:筑城!

崇祯计划将在两个地方建造新城,而这两个地方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一个青岛、一个东南亚半岛的最南端:新加坡!

这两座城将会是崇祯新政下的最新式城市,他的建筑风格将完全不同于大明之前城市风格,可以说是代表着新时代的模样,而且更重要的一点,这两座城市承担的责任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不管怎么说,南方商贸远胜北方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这并不是北方不合适商业发展,而是一系列的历史人为原因造成的,眼下局势稳定,崇祯自然而然也就想起了北方大地,于是青岛便应运而生。

在青岛修建新城的决定格外重要,因为这里从国内角度看不过是一个海边小城,但放到殖民时代带来的全球化来看,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先不说天然的绝佳海港将会成为北地通过海运连同南方的大动脉,单是这里地势平坦,周围却又富含各种矿物,农业、工业、商业都有发展的极好条件,而且控制了青岛,就意味着大明能够快速的通过海洋背刺后金,并为日后收复朝鲜做准备,甚至再后面一点,收复某个东亚岛国,青岛也是一个绝佳的出击点。

崇祯更希望青岛能够成为北方大地‘现代化’孵化园,先建设青岛、再带动山东,最后从山东出发全面发展整个北方大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