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我的大明朝> 第六十九章:大安口之战 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大安口之战 8(1 / 2)

 皇太极这一次派出的部队虽然是以汉军旗为主,但也不敢派出太多人,汉军旗加上蒙古人,一共也才五千人出头,如果今日真的不能入关的话,不要说满人死不起,就连汉人包衣和旗人也死不起!

此时的汉军旗还没有明军正规总兵级别的将领投降,所以汉军旗中的军官绝大多数都是由抬旗汉人和满人担任,士卒主体为包衣奴才和汉人降兵。

刘大志作为老资格的旗人(抬旗汉人),在汉军旗中一直担任着类属于百户的角色,至少在他们汉军旗的地界上,刘大志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不,在这一次的出击上,刘大志就负责了整个汉军旗的鸟铳手和弓箭手。

整个部队五千人缓慢的压下来,鸟铳手和弓箭手走在最前面,他们排成三列,第一排鸟铳,第二、三排弓箭,再后面就是拿着刀枪的近战兵,他们身上甚至连一件能够稍微统一一点的号衣棉甲都没有,现实中能够穿上号衣棉甲的部队,此时可都是后金军中的精锐。

想要出现影视剧中的那样大规模出现身穿写了‘兵’字棉甲和清军标准笠帽的部队,那可是成立了大清的大后期了。

而与他们相对的明军此时看起来就更不一样了,布面甲虽然远不能与链甲、铁甲、甚至棉甲相比,但胜在便宜量大,制作简单,短时间内就能大规模装备,再同意了标准和规格后,布面甲还是极为帅气的,而且虽然并不能太有效的防御劈砍枪刺,但火枪弓箭等远程杀伤却能很有效的防御住。

当这样的大红色士兵组成一个巨大的军阵后,红色的气势让他们看上去军容极盛。

皇太极等人也是在派出了汉军旗之后才猛然发现了这一点,脸上多少有些不自在,一是:这本来就是找颜面,结果军容上差距居然如此大;二是:不知不觉间对面明军居然能在这段时间内做出这么多甲胄,达到了列装全军的地步。

皇太极突然觉得不立马撤退反而再做试探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可此时人已经派出去了,再想收回也是个不可能的事情。

袁崇焕看见皇太极只派出了五千人,心底又是一喜:

“居然连汉军旗都不舍的死了?看来另外两路建奴,一定也是损失惨重!”

汉军旗不断靠近,实际上后世一直都认为后金军火器化程度很低,其实这是不对,后金的火器化层度与欧洲或许无法相比,但列装层度实际上并不低,尤其是在汉军旗中尤为如此,清之所以后期再火器上比不过欧洲,完全是因为他们放弃了继续发展火器,而不是不使用火器。

此时汉军旗缓步走来,他们随意拿着火枪,在军官的命令下尽可能排一个相对整齐的队列,而对面明军也没有等着他们来,而是也派出了一营新军出击,并在左右两边各派了两千关宁铁骑做防护。

两边的队伍脱离主阵缓慢靠近,虽然明军后一步出发,但他们的速度却远远快于汉军旗,而对面汉军旗不仅速度缓慢,阵型还越来越宽松。

终于,在明军走了大约两百步后,随着军官们的大声命令,明军整齐划一的停下脚步,看见这一幕皇太极眼睛瞬间震惊的睁大,因为此时的两军距离,可有足足一百二十步,这样的距离鸟铳当然也能射,但几乎可以说是毫无作用,若想要让鸟铳能够做有效杀伤,至少也要走到五十步内,如果想要破甲,还需要走的更近,而对面的明军现在就停下脚步,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明军在这个距离就能够确保能够射杀敌军。

可这个距离在皇太极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