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我的大明朝> 第三十四章:巡视舰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巡视舰队(1 / 2)

 !--内容开始-- 崇祯对江南诸省的巡视一直持续了三个月,他先后查看了两江税贸,湖北湖南的农产,广西四川太远崇祯没有继续前往,只是视察了一下当地完成军部整编控制的各地驻军,有了高效的监管与中央的直接领导,各地驻军粮饷终于能够丝毫不差的发放到位,虽然只有不多的一钱五,但与以往连饭都吃不饱相比,此时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也正因为这样,崇祯元年的数起大规模兵变也并没有发生。

再加之取消了限制军队战斗力的落后卫所制度,被解放出来的军队军心士气都有了极大回升,崇祯接着又清理了一番各地军需为了中饱私囊而留下的军械库存,现在不敢说大明上下军队人人有甲,但人手一副合适的兵刃还是有的。

而且这些落后武器也只是现在用来暂时训练所用而已,几下消耗干净了反而还能清库存,新式火枪产量也一日大过一日,现在已经达到了月产一万五千杆的恐怖级别,扣除每月因高强度训练和扩军消耗的两千杆,也有一万三千杆入库,所以赶在明年清军入关前,崇祯绝对能够储备足够多的火枪。

但是火枪虽够,甲胄却成为了一个问题,即便是新军装备的以性价比著称的布面甲也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面积装备,而且崇祯改良后的高质量布面甲,造价和效用并不低,某些方面还要胜过铁甲,所以根本不可能如可以大面积外包的火枪一样短时间内完成储备。

不过崇祯也有办法,整编军本身的定位就是廉价、量大、多用途和可堪一用,为了全天下几十万整编军配备布面甲实在是有些耗费恐怖,可棉甲就不一样了啊,实际上大明商品农业极其发达,大明的棉花产量极高,甚至能够远销日本朝鲜等地,用这些随处可得的棉花来制作棉甲,那是再好不过,而且棉甲这种东西家家户户都可制作,也可如火枪一般定好标准后进行大面积外包,这样即可提高产量,又能解决不少棉花农户生计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这样初步解决了粮饷、控制、装备的问题后,崇祯终于可以开始大势练兵,不敢如新军一般日日操练,顿顿有肉,但也做到了三日两操,每日见荤。

崇祯就曾随意突查了某一处营地,士兵精气神都有了极大改变,近乎苛刻的队列纪律训练让他们迅速的具备了一丝强军的影子,这些整编军的战法与新军一摸一样,全部都是火枪刺刀,队列射击,他们或许没有新军的强大战斗力,但却胜在人多势众,练成后也可堪一用,而且随时都可轻易补充,也能成为日后扩编新军的理想后备役。

负责整编军训练的孙承宗就曾直言:

“陛下如此练兵,不出半年全天下便可得数十万可用大军,再配以火枪火炮,足可荡平一切!”

对此崇祯则只是笑笑,这整编军眼下还只是个雏形,等崇祯彻底解决了大明国内的粮食危机,就是这些整编军也应该日日操练,顿顿见肉,最多月钱少点,实弹练习节约点,不作为常备野战部队,但是作为可动员力量与常备野战军的补充兵,却是再好不过了。

三个月的巡视让崇祯清楚的知道自己对基层的控制,靠着温体仁的旧阉党官员和西事锦衣卫,达到了极为理想的地步,现在又拥有了绝对军权,赶在回京之前,崇祯准备视察自己最后一站,经过三个月整编换血的大明海军。

浙江杭州,上千艘各式战舰排成整齐队列,在碧波蓝天下静静飘扬,海浪一声漫过一声,海鸥遨游在群帆之间,下方黝黑水手身穿红色军装,排成整齐队列,等待着检阅。

三个月,郑芝龙的水手在队列训练中完成了海盗向军人的转变,整齐划一的军装,高薪的俸禄、合法的官家身份,他们现在彻底摆脱了海盗思想,在宣教士三个月持续不断的精神轰炸下,他们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与方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