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少年军户对答得体,让高第心情舒畅。前一阵子,大同募兵鼓噪哗变,让他自掏腰包出了七千两银子才平息下去。这个小小的少年军户募得几百士卒,着实让他有些吃惊,也让他对这个少年军户充满了好奇。所以在中使宣旨前,他想先见见这个王俭。
“用心练兵,尽快赶赴辽东,为国效力。朝廷是不吝恩赏的。”
“卑职谨记中丞大人的教诲,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好,说的好。练兵中可有难事,需要本抚扶助吗?”
“回禀中丞大人,有中丞大人及各位大人的教诲,小人和儿郎们定会苦练武艺,早日练成赶赴辽东。小人若是再有一些铠甲,在辽东也好多杀些敌人。”
“呵呵,恩,等中使宣旨后,本抚会调拨一些甲胄。”
“谢中丞大人。卑职及儿郎们定不会忘记中丞大人及各位大人的厚爱,一定会奋勇杀敌,为国尽忠。”
王俭深深一拜,心中有了几分喜悦,五屯堡的工匠作坊,火铳制作是优先级,右卫队目前最缺少的就是盔甲,如果巡抚大人真能给调拨一些,那可真是撞了大运。
而且看起来,这次圣旨一定和募兵有关系,十有八九是恩旨。但是募兵怎么会让朝廷下了恩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还是让王俭有些费解。
“站起来说话吧。”
“小人不敢。”
“恕无罪。”
看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而又胸有志向的少年,高第不禁有了爱惜之心。
“你可曾读书习字?”
“回禀中丞大人,卑职上过几年私塾。”
“可惜了,你若是读书的种子,老夫就收做门生了。”
高第的话让客厅里的人都大吃了一惊,都没有想到这位少年如此让巡抚大人厚爱。坐在下首的兵备道顾欣怡此时心情极佳,昨日被朝廷表彰嘉奖,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座师叶向高很快就要即位内阁首辅。
他笑呵呵哈的点了点头,说道“王俭,不要辜负了朝廷和中丞大人的厚爱,早日带领壮士赶赴辽东,杀敌报国。”
王俭单膝跪地,抱拳回应,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让高第和顾欣怡不住地点头,唯有客座之上的李九官仍旧面无表情、不置一词。
巡抚衙门正堂。堂上摆了香案,官员们头戴梁冠,身穿赤罗裳,有太监唱礼,众人跪倒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凉德,继承大统,意以天下更新,用还祖宗之旧。建州奴寇,犯我河山,荼我子民。大同军户王俭,少年才俊,毁家纾难,召募乡邻子弟,以赴辽东。其心可嘉!特授大同左卫百户世袭,以示彰表。钦此。”
“恭请圣安!”
“皇恩浩荡!”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世袭百户!王俭感到一阵晕眩,这可是父亲戎马一生也未获得的世袭军职。如果父亲在天之灵得知,那将是多么欣慰。
众官员在唱礼太监引导下,三拜九叩。唱礼完毕,那名身材高大的中使笑呵呵地将圣旨交给了王俭。众官员也都笑呵呵的对王俭一再教导,让他铭记君恩,为国尽忠。
一名巡抚幕僚将王俭准备的礼单悄悄塞给了中使太监,那太监打开便愣住了。巡抚幕僚贴近中使太监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太监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神情古怪的向王俭望了望,呵呵地尖笑了几声。
二百两散碎银子的礼金,这位公公一定也认为是自己借募捐之际贪墨而来的,王俭情愿被沾了污名也不想破了官场的规矩。没有这些官员的襄助,那么自己的理想很难实现。
宣旨之后,接下来安排了宴席。年已六十的高第,为人宽和,做官多年对各方势力均不得罪,在官场中有老好人和不倒翁之称。所以破例将酒席设在巡抚府的花厅,高第亲自陪同中使太监上座,众官员依次落座。
酒席开始,由于巡抚大人年事已高,众官员略表敬意之后,便轮番向中使太监敬酒,那公公倒是豪爽,也不推辞,接连饮了数杯。王俭端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反正也没有人与他说话,便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酒酣之际,又有几名歌姬献艺助兴。大同的歌姬与北方其他地方的大不相同。明朝九边有三大绝,“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大同婆娘”,这大同婆娘指的的就是大同乐户、花籍这些风尘女子。几名歌姬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经过从小调教而妖媚入骨,随乐声响起,妖媚之气荡漾而出,撩人魂魄。
那公公似乎对于妖艳的歌姬不太感兴趣,接连和官员饮酒。不知哪位官员说了一句王俭会武艺,那公公来了兴致,点了王俭展示武艺,以助酒兴,众官员也纷纷附和。
听说王俭善使长枪,那公公便要看舞枪,得知长枪留在清远门,便遣了差役去清远门取枪。
又饮了几杯酒,公公等待不及,巡抚衙门的下人便找来了一杆枪,王俭见了苦笑起来,这是一杆唱戏用的红缨枪。
歌姬退下,王俭摘了头冠,手持唱戏用的红缨枪,立于花厅外的小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