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皇帝假火焚身,自密道而遁,逃出生天。
玉未碎,国已殇。
朱允炆逃出城外,沿途不敢做任何停留。一溜烟撒丫子这顿尥。很快就干到了京沪高速。
前方就是收费站,小朱同志心想,本来出来时候带的钱就不多,再交点过路费就更犯不上了。
于是,他改走省道,为省油钱,坐的11路。
他必须跑,不然,追兵赶上来,小命就得呜呼哀哉思密达。
以他对自己这位叔叔的了解,斩完草,顺便除一下根,才算对得起他的良心。
不唠了,哎呀妈呀,有银(人)追上来了。
——建文垮台,永乐开张。
时光继续回溯,四十二年前。
朱元璋中军大帐。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四个儿子,降生在军营之中。
出生的时候,正值朱元璋逐鹿天下的风云年代。得知自己又有了一个儿子,朱元璋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欢喜,只看了一眼,就匆匆离开了。
彼时正是朱元璋夺鼎争霸的关键时期,他还没心情享受儿女绕膝的天伦之乐。
若干年过去了,流光最易把人抛。
长大后,朱棣还是得不到父亲足够的恩宠。
大哥朱标是朱元璋钦定的帝国接班人,其他兄弟都得靠边站。此时的朱棣,是没有非分之想的。是压根儿就不敢想,因为朱标的嫡长子身份,让其他人的一切想法都显得那么不切实际。
大哥挂了,他有了一点儿小激动,心想会不会出门踩到狗屎,走一走旺财运。可惜老爹不按套路出牌,还是不待见他,竟然隔着一众儿子把银行卡给了孙子,让他随便刷。
朱棣闷闷不乐却敢怒不敢言,他深知父亲的脾气,惹毛了他六亲不认,不管谁都给你咔嚓了。朱棣只得自降一辈,开始在父亲面前装孙子。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一天,朱棣恰好来南京办事。闲来无事正在宫里瞎溜达,不巧遇上了侄子朱允炆。见四下无人,朱老四释放天性,伸出粗毛大手拍了拍侄子的背,不阴不阳的戏谑道“不意儿乃有今日”!(没想到你小子也有今天呐)
这一幕恰好被他老爹朱元璋看到,(看来祖孙三代没事都爱在宫里瞎溜达)把朱老四臭骂了一顿。亏的侄子帮他辩解,朱元璋才没治他的罪。
不过这次事件深深触动了朱元璋的心灵,在礼法森严的古代,某些时候尊卑是大于长幼的。虽然你是叔他是侄,但他是储君,是帝国未来的皇帝;他就比你尊贵,你必须得尊重他。该行礼行礼,该磕头磕头,一样都不能少。
于是,朱元璋在想他的这个儿子,好大的胆子!吾尚在时就敢如此嚣张跋扈,死后那还不干出惊天动地大逆不道的事儿来!
皇太孙软弱娇稚,未曾招惹他就敢摸龙鳞捋虎须,“有朝一日,撄其锋,其必悖之”(某天,触犯他的锋芒,一定会反叛)朱元璋想到这里,慢慢陷入了沉思。但是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当初让诸王中实力最为强劲的宁,燕两王镇守大宁和北平,目的就是为了抵御北元残余势力的滋扰,保证这个新生帝国的安全。
但是,一方面,藩王拥兵自重,对皇帝命令阳奉阴违。另一方面,为了抵御敌人的入侵,边境九塞(明朝九个重要的国境要塞)都离不开藩王的镇守,所以皇帝不得不需要藩王们为他站岗放哨。建文帝的叔叔们就承担着这样戍边卫国的角色。所以,要想待在宫里安稳的坐皇帝,就必须要从物力财力兵力等等各个方面照顾、安抚好藩王们的情绪,让他们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才会心甘情愿的为你守好国门。不然,谁愿意眼睁睁看着你在家里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却去边塞张着大嘴吃沙子。
藩王掌兵,从朱元璋开始,坐看他们的羽翼日趋丰满,以至于逐渐尾大不掉。
其中尤以燕王朱棣最盛。
地方藩镇佣兵自重和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表面上是看似融洽的君臣关系,暗地里却是针尖对麦芒的抗衡。
燕王对储君侄子多少有些不尊重,老是敲打欺负他。那件事朱元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无奈自己斩草除根太过狠辣决绝,坐稳江山后兔死狗烹,杀尽功臣。随着明初帝国最后一个名将之花蓝玉的陨落,彻底焚毁了朱允炆最后一根救命的猴毛。
在朱棣这个如来佛祖的掌心里,朱允炆永远跳不出困囚的宿命。
为防内卷,采取行动,刻不容缓。
朱元璋未雨绸缪,安排宁王朱权在朱棣左近,牵制燕王。就好比在朱棣眼皮底下钉进一个锲子。以他对儿子朱权的了解,兵多将广、骁勇善战却仁慈宽厚、没有政治野心的他是会忠于孙子的。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宁王绝不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理。
宁王朱权的撒手锏是他的骑兵“朵颜三卫”,——比朱棣的燕兵铁骑还要牛x的部队。冷兵器时代,骑兵相当于现在的装甲部队。作战时,对付步兵为主的军队,骑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他们的加持,会同宁王的指挥若定,野心勃勃的燕王倍加掣肘,就不太可能会无所顾忌的轻举妄动。
如果发现有不轨的苗头,宁王一定会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想法很美好,变数却不少。
朱元璋曾问过朱允炆,“你的叔叔们如果发动叛乱,你该怎么办?”
朱允炆回答“第一,动之以情。第二,削减封地。第三,镇压。”
朱元璋点了点头,不置可否。
他却在另一件事的安排上给出了答案。
为了保险起见,同时也是做了最坏打算,朱元璋派人秘密挖通鬼门、水关御沟两条地道,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直接通过暗道逃出城外。另外准备了出家人的僧服、(包括心腹杨应能和叶希贤的法名都给取好了)逃亡用的白金作为盘缠。还有那把传世的荆轲刺秦的徐夫人匕首,被他一一安排人装在铁盒子,埋在奉天殿东偏殿的地底下。
万不得已之时,可解燃眉之急。
——此事安排的异常绝密,知道的人甚少。
甚少,但还是有人知道。
其中就有在宫中多年的老太监王钺。
无法全部设想,未来还是充满诸多的未知。
朱元璋思忖道:能想到的我都为你想到了,能安排的我都给你安排好了。
剩下来,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朱元璋驾崩后,翰林学士黄子澄也问了朱允炆相同的问题。
朱允炆做了同样的回答。
其实,他心里没底,他在想,自己说的镇压,到底能有几分胜算。
带着疑惑,他问了他的老师黄子澄。
黄子澄用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故事来激励他。
建文帝听罢心潮澎湃,气冲霄汉,豪情干云。
只可惜他们都忘了,他们根本没有周亚夫。
朱允炆机关算尽。
只是千算万算,把“削藩”的事儿给算岔劈了。
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高谈阔论血脉偾张不过是纸上谈兵,远远敌不过刀头舔血久经沙场的实战活动。建文帝操之过急又昏招迭出的削藩之举,招惹并彻底激怒了朱棣这条尼罗鳄,他用剧烈的死亡翻滚把朱允炆这条可怜虫拖下水,接着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了他的江山。
朱老四虎视眈眈瞄着侄子的宝座,像窥探一个女人诱人的芳香身体。
羞答答的朱允炆上台了,任上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
没有扭扭捏捏,没有丝毫试探。
皇爷爷没去做的事,他做了。
没想到貌似老实的学生,也会偷看女生洗澡。
朱孙子动了朱儿子们的奶酪,
朱儿子们当然不愿意了。
没本事没脾气的,一哭二闹三上吊,
没本事有脾气的,刚烈自焚;
有本事有脾气的,x你大爷的,干你丫的!
譬如朱老四。
——“您瞅准了,是他丫先动手的,那叫一个不地道!”(朱老四)
天赐良机!
于是,本来就想碰瓷却苦于找不着茬的坏叔叔朱老头,撞上了涉世未深的愣头青朱小伙。
你打老子一拳,我让你赔个江山给我!
朱元璋带着给孙子安排好的既定方案龙驭宾天,却不知方案存在的变数改写了大明帝国的历史。
宁王朱权被朱棣喧宾夺主成功架空,轻而易举策反接收了他的王牌部队“朵颜三卫”。成为其靖难之役的生力军。
朱棣先发制人,让朱元璋安排宁王监视制约他的计划胎死腹中。
靖难之役,历经几载鏖兵,胶着白热化之后,战果泾渭分明。
北军摧枯拉朽,如汤泼雪;
南军无心恋战,一溃千里。
战争就是比赛。
哨响一发而不可收拾,比赛呈现一边倒的局面。
四年的擂台拉锯赛,老拳不怕少壮;徒弟没能乱拳打死老师傅,年轻的拳手小朱却被拳师老朱成功ko!
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啊!
草率了!
朱允炆一拍大腿,怏怏的说。
——饲虎反遭虎食骨,只可惜,没有岁月可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