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岁月> 第二卷 南京 南京 第七十五章节 乱(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卷 南京 南京 第七十五章节 乱(九)(2 / 2)

(四)83军于紫金山、麒麟门、土桥镇东北地区突围,向歙县附近集结。</p>

以上各部队突击时机为12日晚11时后开始,但83军为13日晨6时。</p>

(五)第2军团应极力固守乌龙山要塞,掩护封锁线,于不得已时渡江,向**集结。</p>

(六)36师、宪兵部队及直属诸队依次渡江,先向花旗营、乌衣附近集结,但36师应掩护各部队渡江(后),然后渡江。</p>

这份有卫戍司令部草草拟就地突围计划地基本精神就是卫戍部队的大部由正面突围,一部随为数长官司令部由下关渡江。但在书面命令分发后,唐生智又下达了口头指示,规定第87师、第88师、第74军及教导总队这些南京守军中的中央嫡系部队“如不能全部突围,有轮渡时可过江,向滁州集结”。</p>

这样一来,唐生智地口头指示便是使得命令的严肃性大大降低了。</p>

更是糟糕地是,武汉统帅部虽然致电唐生智,令其在不能持久时相机撤退,但委座却总是从政治方面产生较多考虑,某种意义上,委座是希望能多守一段时间,因而在12日,委座又以致函形式致电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及刘兴。提出企望。</p>

“限即到。南京唐司令长官、刘、罗副司令长官:</p>

据报江浦附近已发现敌军,是敌希图对我四面合围,或威胁我后路,逼我撤退也。五日激战,京城屹立无恙。此全赖吾兄之指挥若定与牺牲精神有以致之。</p>

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惟一之枢机。</p>

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众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遥望京城,想念官兵死伤苦痛。无任系念!进退战守,生死荣辱。惟兄等熟图之。中正手启。十二申。”</p>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此电文到了南京卫戍长官司令部地时候,不仅唐生智的撤退命令已经下达,而且当时南京的实际情况也已不可能再进行固守。</p>

天黑后,紫金山满山都在焚烧,雨花台、中华门、通济门一带,全是火光,南京城里异常混乱。散会之后,自行决定由下关渡江的各军、师长大多未按命令规定的时间开始撤退,而是在散会后立即部署部队撤退。有地单位在接到命令前即已撤走。</p>

虽然卫戍长官司令部命令第2军团负责固守乌龙山要塞以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和突围,应最后撤退,但徐源泉在下午就率其第41师和第48师从周家沙和黄泥荡码头乘坐其预先控制于该处地民船最早渡至江北,经安徽去江西整顿。</p>

乌龙山要塞部队在徐源泉部撤走后,也开始准备毁炮撤去江北。很多参加会议的将领只向所属部队打撤退电话,或回去安排一下撤退事宜就脱离部队,先行到达下关,随同卫戍司令部及第36师乘渡船先到江北。</p>

第71军军长王敬久、该军第87师师长沈发藻等根本未回指挥所;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回到富贵山地下室指挥所后告知幕僚撤退任务,即留参谋长-邱清泉处理文件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其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以奉命去下关与第36师联系为由,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独自先去下关。</p>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74军军长俞济时见情况紧急,立即派军部的李参谋把命令送51师,并嘱王耀武立即组织5师残部设法过江,过江后到滁州车站附近集结。接到命令之后,王耀武当即令周志道的第151旅到八卦洲附近绑扎木排过江,李天霞第153旅及师直属部队至下关设法渡江,过江后到滁州车站附近集结。</p>

下达命令后,王耀武立即率师部人员经城内中山路向挹江门前进,然而途中遇却到第36师宋希濂部的阻挡。面对着涌来地溃兵,36师不断地开枪射击,子弹由人们头上空飕飕飞过。向挹江门行进地溃兵看到这种情形,有地主张与36师对打;有的没有叫敌人打死,而被自己的部队打死了,那才冤枉。到处都是一片混乱,</p>

看无法由马路通过,又怕耽搁时间多了过不了江,王耀武立即率部就绕道向挹江门走去。在整个南京城内到处都是爆炸政府各部建筑物地声音,马嘶人嚷,伤兵叫喊,乱腾到极。由于各部队遗弃的伤兵很多,其中勉强能行者,也拄着棍子向下关前进,一面走一面骂。</p>

由于城中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抢过,互不相让,人多门窄,极为拥挤,甚至有溃兵被挤倒踩死地;到处都是一片的混乱。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p>

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上英勇地抗击日军多次冲击,却在挹江门门洞内被拥挤的人群踩死。第83军第156师师长李江等人见城门无法挤过,就从门东侧用绑腿布悬吊下城出走。</p>

下关情况更为混乱,各部队均已失去掌握,各自争先抢渡。由于船少人多,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纷纷拆取门板等物制造木筏渡江,其中有些人因水势汹涌、不善驾驭而丧生。因乌龙山要塞守军撤走,原停泊于草鞋峡、三台洞的海军文天祥中队的四艘鱼雷快艇中队也趁夜色驰去大通。</p>

本站强烈推荐:最好的搜索网</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