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第九七章 决战吴淞 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七章 决战吴淞 一(2 / 2)

看到了项真达在战场雄风的人,从不怀疑这一句话。

他年轻,强壮,俊朗,身为同盟军唯一一支骑兵营的统领,江南有无数女子想成为他这个‘小楚霸王’的‘虞姬’。

可惜这些女子暂时来说都失望了。

传言他为练无敌枪法,年届十八仍然未娶,家中亲人皆死人鞑子的迫害,只是除了他七十多岁的老奶奶。项老奶奶一直忧心他的终身大事,总是张罗他的婚事,但是他总是以鞑子未灭、何以成家来推托。后来,项老奶奶指着他的鼻子气道:“那你就抱着这根铁枪当我们项家的虞姬吧!”

的确,项真达的那根家传大铁枪从不离手,包括吃饭、睡觉、如厕……

于是,‘铁虞姬’之说不胫而走……

但是,今天的主角不是铁一镇,而是旭卫镇。

作为同盟军中唯一的一支全热兵器部队,旭卫镇以伍、什、队、哨、营为单位四四制建军,基本上相当于近代军制。旭卫镇的营级建制不同于铁一镇的加强营。铁一镇以冷兵器为主,每个加强营三千人。而旭卫镇的每个营只有一千多人,其中下设四个哨,火枪兵将近七百多人,另外每个营还设有轻炮队、辎重队、医疗队各种编制。旭卫镇的一个营就是一个基本的战术单位。

由于自生火铳、火药之类军需上的产量限制,为了旭卫镇的军需,已是费尽了高旭的脑汁。无论是当初从西班牙海盗船缴来的,还是从澳门重金购来的西式燧发枪,在平时的实弹训练之中证明了是一批坑爹货,在质量上远远达不到高氏工坊自产的自生火铳。尽管高旭提出了金属模铸法和水力战略,但高氏工坊的生产力也不可能在短短数月之间有质的飞跃,这需要一个浙进的过程。

高旭以火器致胜的建军思想没有改变,也需要一场旭卫镇的胜利验证这一点。

“准备好了么?”

高旭望着徐鸿那坚毅的容色,问道。

“报告督帅,旭卫镇时刻准备着!”

∶∶∶∶∶∶

这一日,对于贝勒爷尼堪来说,将是个扬眉吐气的好日子。

以他看来,自从那崇明贼首高旭企图以已之短与清军之长来野战决胜,就注定了败北的结局。只要在这次野战之中全歼同盟军的铁一镇和旭卫镇两大主力,这也意味着吴淞之战进入了尾声。能比博洛早一步打破僵局,对在同辈贝勒之间一直有攀比之心的尼堪来说,比一夜连御十女还来得痛快。

天色一亮,尼堪就走出了他的帅帐,开始整顿军士出征。在尼堪的眼里,那些绿营兵,根本只是烂柿子,而蒙古兵虽然不算烂,但也比柿子好不了多少,称得上军士的只有他的满清铁骑。今日与同盟军决战,尼堪决定精锐尽出,不像平日派出大批的绿营军去吴淞城下当炮灰。歼灭同盟军,只要他的二千满清铁骑足矣!

如今在吴淞城外的尼堪大营之中,有以满将阿哈尼堪为首的二千满清铁骑,以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为首的一千蒙古兵,另外还有一万余名绿营兵。尽管在尼堪看来,绿营兵是一众烂货,但作为肉盾冲锋阵前,吸引炮火,当当炮灰还是不错的。这大明朝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人命和炮灰。

事实上,能挨过江南酷署的满清兵,再加上入关以来面对大明花花江山的沉迷以及水土不服所带来的疾病,最低保守得减去三成的战斗力。不过,想想那同盟军草草成军也不过数月,而这二千满清兵其中大都是当年纵横辽东战场的百战之卒,可谓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个差距足以让瞎子也能看得到。

但不是所有人都抱着这样的乐观,在大军出发之前,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私下里心有余悸地对交情不错的满将阿哈尼堪道:“阿哈,这些疯子根本不是传说中的乌合之众,他们懂进退,知秩序,他们的目的就是扑上来,咬住你,然后一个换一个、二个换一个地与你同归于尽。直面铁一镇的时候,好像直面一群发了疯的饿狼一样。””

阿哈尼堪也是一名谨慎的战将,但对于马喇希的说辞,他还是认为太过于夸大:“无论如何,那铁一镇成军不久,而且不过是一群乡夫与海盗而已。就算是拼命,哪里抵得上我们身经百战的将士?……就算他们不是像贝勒爷所说的烂柿子,也不过是一群走投无路的‘牛羊’而已。而我们,才是一群来自关外草原的狼……”

对于阿哈尼堪的质疑,马喇希只是苦笑不已。如今他的千余蒙古兵,自从见识了江南这片花花江山,掳掠了无数的金银珠宝以及女子,只想着如何满载而归,哪里舍得与这些南蛮子们拼命?对于南明的大明官军,当初清军只要摆开阵势吓一吓,对方就崩溃了,但同盟军却绝不是的。

马喇希长长吐了一口气,苦笑道:“他们就算是一群牛羊,也是一群长出了狼牙的牛羊。想当初,拜音图也被那徐疯子拼得损兵折将,大伤元气。阿哈,你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望着胆寒的马喇希里,阿哈尼堪眼底那丝不屑之色一闪而逝。

与被徐疯子吓破胆的马喇希不同,阿哈尼堪没有直面过铁一镇的兵锋,理解不了马喇希的恐惧,但对于镇守吴淞城的旭卫镇却从不掉以轻心,这是几个月下来在吴淞城下堆积无法清军尸首的教训。

马喇希怕的是铁一镇的以命搏命,但阿哈尼堪忌的是旭卫镇犀利的火炮。

∶∶∶∶∶∶

在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的十月十六日,决定苏松局部战场的决战拉开了序幕。

以悍勇闻名的满清贝勒尼堪领着帐下满将阿哈尼堪为首的二千满清铁骑主力、蒙古固山额真马喇希的一千蒙古骑兵、以及一万多原南明降兵所组成的绿营军炮灰部队,总共一万五千人,从驻扎在吴淞城以西六里处的大营中倾巢而出,在吴淞西城外三里处布下阵营,与同盟军出城决一胜负。

自从七月下旬以来,在长达三个月的攻城战中,面对已经棱堡化的吴淞城,尼堪损兵折将也徒劳无功,如今收到高旭的约战书,自然欣喜万分。怕的就是同盟军龟缩在城内死守,只要同盟军敢出城野战,尼堪就有绝对的自信取胜。

尼堪一大早就领着全军邀而战,但是等了将近一个时辰,吴淞城还是毫无动静,不由急得恼起来,暗想那高家小贼昨夜所下的战书不会是拿爷来消遣的吧。就在尼堪刚想派人到城下骂阵的时候,却听城内传来一阵隐隐约约的鼓点声。

那鼓点从城内某处直趋西城门,声音越来越清晰,极富顿挫的节奏感,而且伴随着整齐划一的“唰唰声”。

这时,吴淞城的西城门突然大开,等吊桥放下之后,一面青天白日的中华旗从城门飘扬而出,一支整齐的人马从城内鱼贯而出。在同盟军的军旗中华旗一侧,还有一面“旭”字旗,这面旭字期表明了这支人马的序列:旭卫镇,同盟军督帅高旭的亲兵镇。

与贝勒爷不屑一顾的神色以及马喇希漫不经心的视线所不同的是,满将阿哈的目光极为凝重。

在吴淞城下碰壁了数月,对守城的旭卫镇,阿哈已完全没有初时的那种轻视之心。阿哈在满清诸将中不以武勇闻名,也没有谋略见长,但他谨慎的性子中却有敏锐的直觉:旭卫镇不同于他所见到的任何的一支军伍。

阿哈强压着心中莫名涌来的忐忑,注视着旭卫镇出城的队伍。

那富有节奏感的鼓点下,是整齐划一的脚步声。

这是阿哈这辈子所听到的最整齐的脚步声。

兵书有云,千军如一者,胜!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