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以鲜明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简明的快感。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顶峰,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
将故事凝固在厚重结实的瓷罐上,放进蒙古包里,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即使不小心用足踢到也不会被轻易碰碎。
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为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
元代景德镇瓶、罐之类器型,采用分段制胎,然后再用胎泥粘合而成,粘接处器表往往突起,给人以不平之感,外壁接痕经打磨,但内壁接痕仍清晰可见,器物颈部内侧略加切削,内壁均不修削,所以在器里的底、腹、口等处胎体接痕表现明显。
一般器物的足边不规整,有弯曲现象,说明元代制胎时不讲究修坯,因此显得成型工艺较粗糙。但小型器物也有精致者,胎质显得洁白细腻。比如这件,真是一件极品元青花呀!
李胜没等张先生说完便问道:“这么说,这个东西很值钱了?”
张先生斜眼看他一眼说:“这种珍品在当时便是宝贝,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且年代久远,瓷器又不易保存,有一件这样保存完整就是国之瑰宝,我看着这件就比皇家藏的那些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胜虽听不懂他的咬文嚼字,却听出了这件宝贝很值钱,顿时大喜。
这件宝贝便是当时李胜和大哥河妖在临河湖底取到的那件,李胜觉得好玩就拿它当个糖罐,却没想到还是个宝贝,临河湖底还有很多这种东西,竟然如此值钱。恨不得赶快再去取那些宝贝。
张先生爱不释手,拿在手里就不想放下,对李胜说道:“李胜,把这个宝贝让给我吧,你出个价吧!”
李胜脸上一副茫然之色,便伸出五指道:“这样吧!我给你这个数……”
李胜低声问道:“是五百!还是……五千?”
张先生微微一笑,摇头道:“都不是,我给你五根金条!!!“大黄鱼”!!!”
当时生产的金条分为十两、五两、一两、半两等多个规格。
因为当时混乱的金融政策,纸币价值很低,因此很多富裕的家庭都会兑换一些金条作为家庭的储备金,以备不时之需。
民国时期“大黄鱼”指十两一根的金条。
考虑到“大黄鱼”太贵,一般人家买不起,所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两一根的金条,俗称“小黄鱼”。
十根“小黄鱼”顶一根“大黄鱼”。民国期间,一根小黄鱼大约可以兑换三四十块大洋,按每亩良田二十块大洋算,一条小黄鱼可以买两亩良田。
虽然刚才听张先生说这东西值钱,李胜万没料到竟会如此值钱,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张先生接着说道:“不过却有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