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历史军事>蛮族战皇> 第33章 洛东之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章 洛东之战(2 / 2)

所以英雄可以死,但是不能系饿着肚子,战斗厮杀四天,最终被这样的杀死徐敏子也是逃跑的将军,但是他不跑亦能战么?有谁冒着生命危险,当时给他们这些勇士送去一个馒头的举手

或许因为战斗得如此悲壮,所以才有饥餐鞑虏肉,渴饮刀头血的说法。

历史要是换我铁木真,我会带着士兵吃敌人的肉,来生喝他们的血,来把战争持续下去毕竟世人的眼里,蒙古人是野蛮人

宋军在洛阳溃败的消息传到汴京后,赵葵和全子才知道大事不好,商量了半天还是认为只有撤军才最保险。

一旦蒙军主力闻讯南下,与在洛阳和河北的蒙古大军一旦合围,汴京宋军的下场可想而知。

赵葵和全子才随即召集部队整装出发。

由于在撤退之前,他们没跟士兵们交代清楚,所以此前士兵们都以为是去增援洛阳,结果出城之后才发现是往回走,很多胆小的士卒听到后面传令兵的马蹄声,以为是后面蒙古军队追赶来了,顿时人心大乱,其实这个时候蒙古大军只距离这里300公里,远远的还没有到。

宋军在撤军途中极无纪律,致使后军溃散,全部军队攻城辎重遗弃在了中原路边。

由于赵范在开战不久后,便自己反悔,宋军此次仅仅共出动6万人,结果是丧失近半、寸土未得。

这无疑给了宋理宗一记十足的闷棍。

他首先处理了主战官员与将领:赵葵、全子才官阶各削一秩。徐敏子因为战败逃跑削三秩、放罢。杨义等停职。(赵氏兄弟与全子才后来又回到宋蒙前线,犯下了比端平入洛时更大的错误。)又知道自己估计不足在先,只将史嵩之改职为刑部尚书。

史嵩之这人不是军事将领,还是滚回司法部去了。

其次,宋理宗知道这是很大的错误,于是下达罪己诏。

他骂自己“朕以寡德”,承认“兵民之死战斗,户口之困流离,室庐靡村,胳相望,是皆明不能烛,德有未孚,上无以格天心,下无以定民志”。

“托予小子不替上帝名,欲图绍复之功,岂期轻动于师干,反以激成于边祸,至延强敌,荐食神州。”

“斩桑伐枣破屋流离之状,朕既不得见;慈父幼子寡妇哭泣之声,朕亦不得闻。”

表示要“下诏以陈轮台之悔,益申儆于边防。”

最后,宋理宗的对外态度由此发生了大的转变。

端平入洛的事实失败,给了他执政格局以很沉重的打击。

先前一度高涨的复国热情随之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消极保守,并且贯穿在他之后的朝政中。

这也是一种人无知的德行彰显。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烧了一把自己还扑灭了

宋孝宗虽然隆兴北伐失利,还是和虞允文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在治理内政上也颇有作为。

宋理宗则是这次挫折后完全整体崩溃,从此再也没有打起精神。

所以他的前面事实急于冒进,和后面的拼死扑街、不想作为的两种态度,也是余之死、刘整之叛等等南宋灭亡的种子,也可以说系就是在宋理宗的后期埋下的。

端平入洛后,宋蒙的联盟已经公开破裂。

就在同年年底,蒙古使者王来到临安,谴责宋廷“败盟”。

他其实可以声泪俱下的,向蒙古使臣说自己北宋王朝徽宗惨死的故事,来博取哪怕蒙古人内心一丝的同情和谅解,但是他这时候的勇气和明智,居然没有了

因为没有事实上的应对之策,所以他只能有接受灭顶之灾的可能。

次年,窝阔台发动了全面侵宋战争。可以说,端平入洛是持续半个世纪的宋蒙战争的导火索。

历史学家因此说,端平入洛是宋朝破坏盟约,引狼入室。

由于南宋最终被蒙元灭亡,而宋蒙战争因为和谐被简化成了王朝更迭战争,这个荒唐的观点喧嚣一时。

宋军进军河南势必会惹来蒙古人的问责,最后导致大祸。

但这种意见有着一个隐含假设宋军不进军河南,蒙古人就不会来么?那么我们通过历史说真像

来看看蒙古人究竟是怎么做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