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左道门徒之魇妖厌胜> 第十二章 太行鲁的来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太行鲁的来历(2 / 2)

这些人身为术门异人,去做匠师的营生肯定非常轻松,后来关于他们技艺高超的名声传到了鲁国国君那里,鲁公便请他们为自己建造宫殿,但这伙人很有原则,以国君应乐民之乐,苦民之苦为由,劝他不要大兴土木。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他们听到风声,负责监督修造的人是一位贵族,这位贵族是鲁公的兄弟,正是贵族向鲁公推荐了他们,但实际上,这个贵族得知了这群匠师的真实身份,知道他们精通厌胜术,于是想趁修造宫殿时让他们布设厌胜,神不知鬼不觉的除掉鲁公,方便自己继位。匠师们知道鲁公昏庸,怕告发不成反会得罪贵族,只好用那样的理由推掉。鲁公还以为这伙匠师很深明大义,便赏赐了他们,不再兴建宫殿。

后来,有一次楚国讨伐鲁国,鲁公情急之下病薨,贵族如愿即位成了新的鲁公,但外患并没有消除。新鲁公无奈之下,又想起了这群匠师,拜请他们对楚师将领施发厌胜,所谓拜请,其实也是威逼。这群匠师只得服从,对楚师将领施发秘术,不久楚将果然暴亡,危机暂缓。但鲁公仍不满足,又命匠师们对楚国国君施术。匠师们以楚君甚远,术不能及为由推拖,但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鲁国国势已是枯冢朽骨,早晚要被强国所灭,这是天命难违,但又怕到时殃及池鱼,只得连夜逃往魏国,从此不知所踪。

多年以后,秦汉之交,在太行山地区出现了一伙匠师,他们平时居住在太行山深处,只在山外面农闲的时候才出山,去周围地区包揽营生,等储够了秋冬季的物用,他们就又回到山里,不与外界来往,于是外人便称这伙人为太行鲁。

太行鲁就这样做为一个接近世俗社会但其实很神秘的组织存在了千余年,直至北宋末年,胡虏铁骑蹂躏中原,太行鲁便彻底从太行山地区消失了。之后近千年间中国各地偶有对他们的耳闻传说,但已难辩真伪,直至《左道藏》著成之时。

这就是太行鲁的来历。说实在的,索然讲学术知识倒还可以,讲故事就不行了,这段故事被他讲的真是索然无味。但我还是听得很入迷,我忍不住想像着这样的画面:一群缠着包头,目光敏锐,绝顶聪明的人,一到农闲季节,他们就四散到各县各乡,只要一说自己是太行鲁的匠人,便会被乡民争相请去筑路修桥造房子。他们恪守门规,谨慎行事,因为有先师的前车之鉴,所以不愿张扬,只承接小型的建筑工程,而拒绝承接那些和政府、名人、大型机构组织有关的工程,这样就能避免在中国建筑史上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他们就像虔诚的教徒一样,信仰坚定,甘于隐忍,过着清苦的生活。要不是迫于生计而外出,恐怕连一点痕迹也不会留下来了。

我瞟了一眼那片残页,见最下面有一小段像诗文一样的文字,用不同于正文的文体写成,但内容很奇怪,写的是:逢十加三,遇六取四,似南而北,遇东向西,水即为山,风即为寨。

索然看我注意到了这个,便问:“这段文字很奇怪,像是一段密文暗语,但针对的是什么却不知道,你能猜出来吗?”

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种例行公事般的想法:连“智囊”都想不通的我干嘛要费脑子去想。我直接摇摇头,又问他:“你看旅游册子有什么收获?”

“这种资料上不会有特别收获,但起码让我有了一些设想。太行山虽然广大,但它地处中国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以现代社会对自然界的探索和利用,只有极少数不利于人类生存活动的区域还可能保持着百年前的样貌,如果簑笠道人和那些左道异人的智慧真像传闻那样深不可测,那他们想要隐藏《左道藏》这种秘密典籍,极有可能是藏在几个区域内。”

索然将一张地图推到我面前,然后用铅笔画了一条线。还好我的初中地理也还没全还给老师,知道它画的是太行山的走势:北起自bj市西山,向南经过hb转而向西,它的余脉王屋山正是sx和hn的分界线。这条山脉就像一级阶梯,山左是黄土高原,山右就是平原了,怪不得中国历史上数个王朝都兴起于sx从那里往东往南完全是下台阶之势。

索然又在代表太行山的线上画了八条短线,依次与这条“太行线”垂直,他说:“这是有名的‘太行八陉’,陉就是山脉中断的地方,八陉也就是古代连通太行山两侧的交通要道,这些陉一般都顺水路而建。显然道路附近地区的繁荣程度会比远离道路的地方要高,所以如果我是簑笠道人,我不会将经卷藏在陉的附近,或者任何人多的地方,而是会在这些地方。”他在各条代表‘陉’的短线之间画了一些圈,那里都是山区,在地图上的乡镇标注明显很稀少。

“理论上没错,但范围还是太大了,我觉得你做为我的智囊,应该还有更深入的分析,然后呢?”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