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武侠修真>朝仙道> 第四十二章 北上伐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北上伐赵(1 / 2)

 朝堂上,张邪意气风发,龙椅上的燕帝纵有千般不满,但是君无戏言,最终,封张邪为阎罗将军,授了将军印。

至此,阎罗将军张邪之名,开始从燕都向外扩散,首先惊慌的便是北上的赵国。

当年的张傲骨便坐镇在燕赵边界处,统帅二十万燕兵,一人一枪压了赵国十年不曾抬起头来,曾经的三国第一强国,就因此忍气吞声的十年,十年的时间,足以在百姓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就在赵国以为一切都平静下来时,新的阎罗将军出现了,还是那张傲骨之子。

这下可让赵国翻了天,百姓们纷纷暴动,尤其是身处边界城池的百姓,一方面指责燕赵联姻乃是一个骗局,燕帝分明欺骗了赵帝;一方面要求朝廷加派人马镇守边塞,以护地方安危。

如此内外交困下,赵帝赵文盛已有转移内部矛盾的念头,便把主意打在了两国边境上。

与此同时,燕国内部同样堪忧,原来张邪从西宫回来那晚,彻夜写了一篇关于燕国内忧外患的文章,列举燕国朝廷数十条罪状,和北上赵国的狼子野心,待张邪偷偷宣扬出去后,顿时引起了百姓们的响应,历经了天灾的百姓对朝廷早有不满,如今又在张邪刻意的推动下,几乎掀起了整个燕国的大动荡,一时间燕国上下怨声哀悼,民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燕国都城,皇宫之内。

坐在龙椅上的燕帝这些日子可谓是愁白了头发,这些传言、这些事情每天都在困扰着他,作为一国之君,燕帝自己已有些黔驴技穷,只得上朝召集所有大臣,商议怎么解决这件事。

“众爱卿,想必近日发生之事你们都了解了,有何良策啊~”燕帝说着,语气中透露出一股疲惫感。

这时一个身穿朝服的大臣拱手上前一步,说:“报告陛下,臣认为,此番之事背地里全是愚民作祟,只要武力镇压便可解决。”

“不可!”一旁的大臣急忙反驳道,随后也上前一步拱手说:“武力镇压实属下下之策,当今百姓虽是不乏闹事之人,但也只是听信谣言罢了,若用武力镇压岂不是不打自招将谣言坐实了,到那时可就真的百口难辩,让百姓们寒心了”

众臣你一言我一嘴七嘴八舌的讨论着,但有两人却从始至终未曾开口说话,分别是文丞相司徒允和武侯张震坤。

司徒允近日也颇为烦心,司徒知日自武举之后便不再过问任何事,每一日都在密室中进行修炼,并且从其言行举止上他也看了出来,司徒知日这是在做离开的打算,至于缘由,不用说他也猜的到,肯定是站在自己对面那个老家伙的好孙儿做的好事!

司徒允一想到此气就不打一处来,脑子转了转便对龙椅上的燕帝拱手进言道:“陛下,臣认为,扬扬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此事的矛头还是源自于两国的纠纷,这纠纷本就已经持续了数朝,已经深入到每个百姓的心里了,又岂是一次联姻就能消除的。”

“嗯?”燕帝闻言微微抬起眼皮,随后动了动手指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司徒允心领神会继续道:“依臣看来,这次恰恰是一个机会。如今燕国上下对赵国都有着不满,何不借此之‘势’攻向赵国,一来借人和之力,虽不能一举吞并但也能收复几座边塞之城;二来就算是不能收复城池,但百姓也看到了陛下的决心,到那时再有闹事之人便可名正言顺的进行武力镇压了,岂不一举两得!”

“嗯,司徒爱卿言之有理。”燕帝脸上满是赞同之色,但随后又变成了思索,口中喃喃道:“可这攻向赵国、收复边城之事,该叫谁来做呢?”说着话,眼神时不时的扫向张震坤。

张震坤做了几十年的武丞相,官场之事他了然于胸,见燕帝这般模样心中颇有气愤,但脸上依旧淡然,不但没生气反而一步踏出主动请缨道:“臣张震坤愿为臣孙张邪请缨!”

“哦?”燕帝闻言眼睛一亮,让张震坤继续说下去。

“吾孙张邪上几日刚封将军,却身无战功,今日老臣斗胆替孙儿请缨,愿陛下成全。”说罢张震坤双膝而跪施君臣之礼。

其实就算没有司徒允和燕帝来这一出双簧他依旧会主动请缨,这是张邪自己的意思。

但燕帝怎知张氏爷孙的心思,见张震坤主动请缨大喊了声“好”,随既便派发起命令。

“命‘阎罗将军’张邪即日起去兵营点兵三万,于三日后出发,北上边塞攻伐赵国!”

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宛如飓风一般,仅仅半日赵、齐二便收到了消息,尤其是赵国,赵帝赵文盛听到此消息后面沉似水,随后在护卫的陪同下来到祭天坛,弯膝便跪下。

整整三日,赵帝米水未进,在此期间,朝中大臣纷纷劝谏,赵帝充耳不闻,直到第四日上午,在这诺达的祭天坛周围满是朝中文武,均随着赵帝而跪,最终,还是武丞相开口说道:“陛下,如今已是迫在眉睫,那燕国的黄口小儿张邪,眼看就要兵发边塞,还望陛下早日定夺!”

“还望陛下早日定夺!”群臣纷纷跟言。

听到下方传来群臣齐声的呐喊,赵帝赵文盛终于睁开了双眼,先是抬头看了看祭坛上方的天空,随后站起身来,看向群臣问:“朕的子民,你们想战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