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没亮,郑曦就爬起来,仔细回忆前世连弩的制作图纸,前世家乡虽然是连弩的制作之乡,还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一代虽然是懂原理,制作方法及个部件的尺寸,但很少有亲自上手制作的。偶尔制作的也是用作玩具类型,上山打猎有的连弩,全部是老一辈或爷爷辈们制作的。
年轻一代,几乎都外出打工、赚钱去了,连弩的制作技艺也几乎快断了传承。因为杀伤力太大的,国家、法律不允许制作、生产、销售,杀伤力太小的,只能当个玩具来完,而且还是危险的玩具。连收藏价值都没有,加之社会发展,各种新型材料也是越来越冲击传统工艺,又只有少数人偷偷买有收藏价值的。
不能形成大规模的生产,销售量也是少的可怜,所以不能以这手艺来养家糊口年轻一辈对连弩也是兴趣全无,制作具有大杀伤力连弩技艺近乎失传。由于太专注于回忆中,钟浩然、刘建及其他人什么时候出去的都不知道
首先有石头在洞里唯一较平的一面墙上画出所用的各部件大小尺寸、形状编号等,这些是不可能一次把所有想完全,仔细想了几次,才补充完整,涂涂画画,擦擦改改,用了将近一天时间。
郑曦叹息道:“唉,前世就做过玩具类型简化过的连弩,爷爷说过一次,古代军用连弩制作的方法,材料,还个给我看了图纸。那时候哪里会认真记啊,导致现在用了一天时间来回忆方法和制作图纸,真是知识到用时方恨少。再说了,前世作为新时代的地球人,村里也没几个年轻人会去在意连弩的制作技艺的,几乎都不把他当回事,谁还用它来发家致富?哎不知道这辈子的我,做出来的效果怎么样,牢固、连发、射程、精准这些问题我心里都没有一点把握啊,希望一次达到预期吧”。
然后,后面几天郑曦都在找连弩机身的材料,主要是箭槽想找现成的,特别难,好不容易在一处荒宅找到了合适的。然后弩弦又是一大难题,偷了几次,偷了几家,才偷到。中间又一次差点又被抓住,弩弦偷到两种,一种是某村里猎户家偷到不知道什么动物筋,郑曦试了试,比牛筋好,拿了几条走。
一种是镇上唯一屠户家顺的几条牛筋(古代不是以猪肉为主肉食),在偷到不知名动物筋后,为防万一,郑曦才去屠户家偷牛筋,还顺了好几条,毕竟牛筋是传统的弩弦材料,比较了解的。为什么偷那么多?有备无患嘛,多多益善呀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的几天,郑曦就完全沉寝在制作连弩的忙碌中,完全无视其他人怪异的目光,也没闲心给钟浩然和刘建二人解释。只是给他们说先别问那么多,东西做好了,好日子就到了,还让他俩多留意能制作箭槽的材料,看到了就想办法弄回来,俩人自然点头答应,也就不在问了。
过了三天,第一把连弩终于做好了。郑曦兴高采烈,迫不及待的拿去试射,结果很失望,才射出去三、四十米。垂头丧气的坐在地上发呆,想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按照记忆力前世的制作方法,没错啊,拿着弩机看了又看,觉得问题应该是在弩臂上,也就是弩的“翼”上面。
拆了,多加一层木条固定在弩臂上,但凡是活动的地方都给其抹上菜油。感觉没问题了,弩机装好,试射了一下,射程终于达到两百米远。但是新问题又来了,精准度相差很多,此时郑曦心里真是火冒三丈啊:“吗德,做这个纪吧费时费力还费脑,做出来还总是不行,握了个大草。
难道我一系列的计划就是一个笑话?唉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古人诚不欺我啊”
坐在地上半天,还是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了,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深吸口气。拿起连弩机研究了又观察问题出在哪,找了很久,觉得问题应该是出在出箭口太大。
然后拆开,把出箭口那一段槽填小了一点,在吃晚饭的时候,被刘建无意提到:“箭尾不是有羽毛吗?”郑曦恍然大悟,暗叹:“现在无法在箭尾弄羽毛,难怪箭矢的稳定性好精准度有偏差,这问题在老诸葛那也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我还是算了吧,再说在前世生活的年代,神枪手也不是百发百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