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也是有的人喜欢的做官方式,但于国家的实际政务却反而有害无益。一国之君,稍具眼光者,大多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不会跟着他们的节奏乱舞。</p>
赵侯不喜欢赵希的老谋深算和故作姿态,这也是赵希为什么民望极高,但是一直不能得到赵侯实质性的任用的根本原因,赵侯一般只给他虚职和闲差,像是陪同太子祭祭祖什么的。</p>
苏秦揭出了赵希想要索求自身的利益,故而在此关键时刻,发生了态度的根本性大转变,赵侯刚才就觉得赵希所谋者是丞相之位,这时更是暗叫:“没错,赵希的确是想要趁乱谋取赵国丞相职位,所以才紧紧抓着苏秦合纵招致太子遇险这个把柄,实际上,他还不是要取代苏秦而自己当赵国丞相?”</p>
赵希被苏秦戳到了痛处,他失去了平静,愤怒写在脸上,他连着咳嗽了几声,引得太子赵雍多看了他几眼,心想:“赵希大夫这时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没见过他如此失态的呀。”</p>
赵希总是振振有辞的样子,很少露出如此窘态,有些不淡然了。但是他不断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过了一会儿,恢复了以往的姿态。</p>
他再次振作起来,依旧高调地说道:“我赵希能有什么私利,我毫无杂念,所有的不过是对赵国前景的忧虑而已。”</p>
他鞠躬再拜赵侯,言辞恳切地说道:“微臣一片忠心,万死难鉴,惟望君侯察之。”</p>
赵侯白了他一眼,没置可否,转眼望向了天花板。赵希见赵侯不是很买自己的帐,但是他仍然不改初衷地高调。</p>
他又转向苏秦,再次发难说道:“你这是转移话题,你先莫要管我究竟是何居心,你还未回答我的问题,那就是合纵迄今为止,带给赵国的只是灾难,我说得对也不对?”</p>
赵希认为抓住了苏秦的弱处,脸上又浮现了得意之色,他没料到苏秦立即回击道:</p>
“赵希大夫有没有听说过民间所传的井底之蛙的故事,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很辽阔。你如果仅仅从眼下的蝇头小利来衡量,当然可以得出合纵联盟无益于赵国的结论,但是如果放眼天下大局呢?”</p>
苏秦侃侃而谈:“赵国百年以来在诸侯间无所作为,屡受欺凌,难道还不是因为坐视其他诸侯联合起来,限制赵国的扩展空间么?既然是一场分化联合的游戏,那么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即便你不去打别人,你能保证别人不打你吗?”</p>
赵侯再次听到了苏秦的这番言论,不住地颔首,他再次认同苏秦的话有道理,刚才因赵希和太子所进言而有所动摇的合纵决心,心中的天平开始再次倾向于苏秦。</p>
苏秦又道:“赵国是在安邑之战和渑池之战中付出了比其它诸侯更多的代价,但是,赵国赢得了什么?那就是赵国成为了合纵联盟的主导者,作为主导者,就会占据有利的位置,当然是规则的制定者,或者是主要的制定者。姑且不论赵国主导了合纵联盟,自然会赢得合纵联盟之下的和平安定之利。”</p>
“试想一下,与赵国接壤的燕、齐、魏、韩、秦五个国家,哪个国家也不敢擅自单独对赵国动武,因为会担心赵国利用交好于周边邻国的条件,联合其它诸侯对付它,这难道还不是最大的利益?”</p>
苏秦向赵侯一拱手,也学着赵希那般,高调地说道:“安邑之战和渑池之战中赵国尽管付出了努力,但是换来了这样的有利局面,微臣认为,事半功倍,所得大于所失。望君侯细察!”</p>
苏秦与赵希之间,形成了截然相反、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的确给赵侯和太子都造成了困扰。赵侯倾向于苏秦,但太子从感情出发,倾向于赵希。尽管他们都没有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心中各有主意。</p>
赵希急了,他手指着苏秦,说道:“你这是强词夺理,所谓的赵国利益,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反而是造成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就拿这次太子遇险来说,国之储君,本是国家安危所系,可是由于你的主张却险遭屠戮,这个损失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p>
赵希说着这番话的时候,眼睛不住地望着太子,他再一次以太子作为挡箭牌,希望太子能帮他说几句话,这样更增加了自己话语的份量。</p>
赵侯也望着自己的儿子,这个被立为储君的太子,需要有察人之明。他再等待着太子的答案,这也是对太子的一次考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