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综合其他>正说官场秘事大全集> 第22章 忠心耿耿是获得信任的首要条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忠心耿耿是获得信任的首要条件?(1 / 1)

 在中国封建社会,君臣一直是相辅相成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又必须通过臣辅来实现自己的统治。皇帝依靠大臣治理国家以巩固统治,大臣则依靠皇帝的信任重用方可以施展才华以安居高位。

公元前201年,刘邦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登上皇帝位,刘邦为了酬赏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们,决定论功行封。然而,由于“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后来刘邦以萧何功劳第一,首先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十户。同时,“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殊荣。刘邦对萧何的封赏立即引起了他手下将领的不满,他们喧然大哗,愤愤不平:“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面对这些有着赫赫战功的将领们,刘邦说了一番既粗莽但又有哲理的话语。刘邦说:“诸君知猎乎?”众将答曰:“知之。”又问:“知猎狗乎?”回答:“知之。”刘邦严肃地说:“夫猎,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听后,个个面面相觑,无敢再言。

刘邦对萧何的行封与评价,是十分公允的。萧何在辅佐刘邦定天下的事业中,确实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君臣两人在创建和巩固汉王朝的过程中,一直相辅相成、配合默契。

远在刘邦尚未发迹时,萧何作为秦沛令主吏掾就多次周济刘邦,救刘邦于困境之中。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萧何又佐刘邦起事响应,拥立刘邦为领袖。在近三年的反秦战争中,萧何不离刘邦左右,日夜操劳,谋划军务,督办众事,是刘邦最有力的辅佐之一。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统帅起义军攻占咸阳,秦王子婴投降。起义军一入咸阳,诸将就纷纷涌向秦府库,掠取金帛财物,刘邦也被胜利冲昏头脑,一头扎进秦皇宫中,贪恋宝货美女而舍不得离开。这时候,唯独萧何对金帛财货不屑一顾,急忙赶往秦丞相御史府,收取秦朝的律令、图书和各种档案材料,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在随后爆发的楚汉战争和刘邦初创帝业的艰难时期,刘邦之所以能够对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多少、形势强弱、民生疾苦了如指掌,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全赖于萧何这一及时收取秦图书档案之举。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阅读,iiread 安装最新版。】

公元前206年十二月,项羽率大军打进关中,裂地分封,把刘邦封于西南巴蜀地区,为汉王,企图将刘邦阻隔在封闭的山坳里,使其无法进入中原与己争天下。对此,刘邦非常恼怒,决心与项羽决一雌雄。手下大将周勃、樊哙等也主张与项羽抗争。此时此刻,萧何却冷静地分析形势,对刘邦进行耐心地开导。萧何说:“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即在汉中称王,即使条件再差,也比白白送死好些。萧何一句话,使暴躁的刘邦猛然惊醒,他忙问萧何:“何为乃死也?”萧何说:“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接着又为他分析了刘、项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形势,劝刘邦能屈能伸,不要急于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应先屈居汉中,安抚百姓,招贤纳士,积聚力量,然后以巴蜀为基地,伺机出师关中,逐鹿中原,与项羽争天下。经过沉稳的萧何耐心的劝导,暴怒烦躁的刘邦镇静下来。于是,刘邦听取萧何的意见,并拜萧何为丞相,率师入汉中。萧何作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在关键时候为刘邦日后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他明确提出了“收用巴蜀,还定三秦”的进军策略。并协助刘邦,加以具体实施,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更深远的一统天下的宏图。为实现这一宏图,萧何除了自己兢兢业业地辅佐刘邦外,他还特别注意为刘邦物色智勇双全的大将。萧何通过与当时任小吏的韩信交谈和接触,看出他的才能,并决计推荐给刘邦。当韩信见重用无望、愤而出走后,萧何便不顾一切,将其追回,并劝刘邦拜这位“国士无双”的当时还默默无名的小卒为大将。刘邦相信萧何的知人之明,便听从其建议,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隆重地拜韩信为大将。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果然屡建巨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

从上所述,可以看到,君臣相得要默契。萧何本人并没有身随刘邦参与攻城略地的楚汉大战,而是留守后方根据地,为前方输送士卒粮饷。在刘邦率兵进攻关中的岁月,萧何“留守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当刘邦挥兵出关、乘胜东进时,萧何又留守关中。萧何身居关中,心系天下,为治理好关中,辅佐刘邦创建帝业,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萧何一边侍奉太子,修治临时国都栎阳(今陕西临潼栎阳),建宗庙、社稷;一边制定法令规章,安抚百姓,发展生产,使满目疮痍的关中很快成为富庶兴旺之地,源源不断地为刘邦输送去充足的兵士和粮草。刘邦对后方的萧何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对他的意见特别尊重。后方的诸军国大事,甚至一些法令的制定和颁布,刘邦也都放手让萧何“便宜行事”,或“先斩后奏”,事后并都予以认可肯定。这样,君臣二人,一位坐镇前线,指挥将帅攻城略地;一位身居后方,足食足兵,不断为前线补充给养。虽君臣分居二地,但两地一心,配合默契。对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如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中,刘邦前后死伤二十多万人,“睢水为之不流”,项羽将刘邦重重围了三层,最后刘邦只与数十骑兵逃出重围,困守荥阳。在此紧急关头,萧何又紧急动员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补充军力,使汉军军威再振。刘邦这次与后来的几次几乎全军覆没,全赖萧何在关中后方的大力支援,使刘邦重新振作起来。实际上,萧何在关中的所作所为,牵动着刘邦定立天下的全局。

萧何不仅对刘邦始终忠心无二,同心同德,赢得了刘邦的信任和尊宠,而且直到惠帝时,萧何对君王的忠诚一如既往,君主对萧何也同样倚重。萧何临终前,惠帝还就继任丞相的人选征求他的意见,而萧何仍从整个汉王朝的利益出发,临死前再三嘱咐把丞相位传给曾与他有过过结的曹参。结果“萧规曹随”,使西汉国力日益强盛。萧何是中国历史上宰辅的典范,他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忠心”二字,有了忠心,让帝王认识到这种忠心,他才可能放手发挥才干,才可能成就一番功业。(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