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完本了,期盼新书得到读者大大的继续支持,拜谢了。)
郑锦宏率领的十万大军,顺利占领了安乐州城、镇北关以及铁岭等地,其消息以最快的速度禀报给了郑勋睿,郑勋睿接到禀报的时间是二月初六。
郑锦宏派遣斥候以最快速度送来了三份文书,第一份文书是郑锦宏与洪欣涛和刘泽清等人商议,兵分两路奇袭安乐州城,亲率两万大军,并顺利拿下安乐州城的文书,第二份文书是郑锦宏做出了更进一步的安排,命令贺人龙率领五千将士占领了镇北关,同时刘泽清率领的五万大军,顺利占领了铁岭城池的禀报,第三份文书内容详细很多,包括了郑锦宏对镇北关到铁岭一带地形的分析,以及将十万大军主要分布在安乐州以及铁岭之间,堵住各个要道,且在镇北关设立了牢固的防线,阻止八旗军往北撤离的所有通道的禀报。
收到了郑锦宏的这三份文书之后,郑勋睿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剿灭八旗军、灭掉大清国的战斗,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八旗军所有撤离的道路都被堵死,唯有死拼,可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八旗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了。
收复安乐州城、铁岭城池以及镇北关的战斗,剿灭的八旗军人数不多,战报上面显示,一共不到两千人,这说明代善对于驻守这些地方是丝毫不重视的,没有派遣重兵,这也让战斗进行的异常的顺利,朝廷大军的伤亡不大,更加可喜的是,郑锦宏能够根据作战的情况,结合安乐州、铁岭和镇北关的实际情况,做出最佳的部署,阻止八旗军往北撤离。
关门打狗的战术布置完全成功,其顺利的程度。超乎了郑勋睿的预料。
郑勋睿的战略远见,满人权贵基本没有察觉,这或许是因为皇太极突然的病逝,大清国的满人权贵尚处于权力博弈之中。对于突如其来的明朝大军,还没有做出详尽的分析和预判。
代善是大清国的第一亲王,也是身经百战了,本来是接受了护卫安乐州到抚顺一带城池的任务,想不到其将主要的兵力部署在抚顺和萨尔浒一带。对于安乐州城与铁岭,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甚至在战斗进行到关键时刻的时候,擅自前往沈阳。
各方面原因综合起来,让郑勋睿的部署顺利的实现了。
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的心完全安定下来了,他不着急了,既然将满八旗全部都围困在辽东和辽南,以及沈阳的周遭,接下来就是以最强的攻势。一步一步的完全剿灭八旗军,消灭满人权贵集团,彻底灭掉大清国了。
郑勋睿很清楚,陷入到绝境之中的八旗军,必定会做垂死挣扎,接下来多尔衮即将采取的战术,不用过多分析就能够知晓,那就是将八旗军集中到沈阳的周遭,凭借着沈阳高大坚固的城池死守。
多尔衮是绝不愿意走到这一步的,从先前的所有安排来看。多尔衮真正的想法还是保全八旗军的实力,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
现实如此,到了这一步,多尔衮已经没有资格做出其他的部署。
垂死挣扎的八旗军。肯定会在某个时间爆发出来巨大的斗志,这个时间应该是在朝廷大军进攻沈阳城池的时候,朝廷大军接下来的进攻,不需要特别的着急,逐步的消耗八旗军的实力,以自身强大的实力来消磨八旗军的斗志。以达到最终彻底剿灭八旗军的目的。
朝廷大军的粮草是充足的,就算是坚持一年以上的时间,也是没有问题的,反观八旗军,不可能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大清国早就说内忧外困的局面,多尔衮在皇太极病逝之后,的确是掌控了大清国几乎所有的权力,但多尔衮没有时间解决眼前的困难,其他的不说,八旗军的粮草储备方面,就存在巨大的困难。
郑勋睿当然不会让多尔衮舒服,他的目光首先对准了海州和辽阳等地。
肃亲王豪格正在组织驻扎在这里的正蓝旗和镶白旗的大军撤离,忌讳驻扎在浑河与太子河汇合地方的明朝大军,以及正在进攻耀州的马祥麟率领的辽南的三万大军,不敢轻易的朝着沈阳的方向撤离,害怕在撤离的途中遭遇到前后夹击,故而迟迟没有实际性的动作,而驻扎在沈阳南面的阿济格率领的镶红旗的军士,也不敢轻易出击,免得同样遭遇到包围。
丁宝坤率领的水师,占领娘娘宫之后,大军已经开始登陆,朝着海州的方向前进,准备配合马祥麟率领的大军,拿下海州和辽阳等地。
郑勋睿迅速给马祥麟和丁宝坤下达了命令,命令马祥麟其暂时停止进攻耀州城池,大军直扑辽阳,在辽阳一带阻止豪格的撤离,命令丁宝坤率领的水师,同样赶赴辽阳一带,与马祥麟率领的大军会和。
两路大军会和之后,总兵力接近五万人,他们必须在辽阳和鞍山之间构筑一道钢铁防线,让豪格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这一路大军由都督杨贺统一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