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君恩之所以坚持自己出面去协商,是发现杨嗣昌这封信函之中的猫腻。
杨嗣昌没有任何的付出,仅仅凭着一封信函,就让义军进攻陕西,且不说战斗是不是能够获取胜利,就算是义军占领了陕西的部分地方,要求皇上敕封的时候,杨嗣昌完全可以推翻先前的承诺,到时候推的一干二净,而与郑家军为敌的义军,被郑家军真正的盯上之后,也没有能力与朝廷争辩了。
这就让义军陷入到尴尬和危险的境地。
李自成想着有名分,想着光宗耀祖,这是能够理解的。
顾君恩站在另外的角度看问题,思维要清醒很多,他不会让李自成傻乎乎的上当。
进攻陕西不是不可以,但义军需要得到足够的承诺,需要得到真正的保障,更加关键的一点,是义军必须将皇上和朝廷和自身绑在一起,到时候义军就算是攻打陕西不利,也能够凭借着手中的东西,挑起郑家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
这就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既然你杨嗣昌能够想出来这等毒辣的计谋,那他顾君恩也就能够想到对付你的办法。
顾君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公开了杨嗣昌的信函。
大规模的公开是不行的,毕竟要照顾到杨嗣昌的脸面。
顾君恩借鉴的是三国演义之中孔明的计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他印象太深刻了。
接下来,顾君恩与部分人一起商议了与杨嗣昌交谈的策略,义军针对此事应该提出来什么样的要求,譬如说解决一部分的粮草。譬如说皇上和朝廷对义军的认可等等,这一切都是可以公开提出来的条件。
至于说杨嗣昌那边,顾君恩百分之百的肯定。杨嗣昌肯定是拿不出什么条陈的,以为就凭着简简单单的一封信函。就让义军上钩。
对于顾君恩的这些做法,李自成没有反对,其实李自成也不笨,他很快明白了顾君恩的目的,认为顾君恩这样做很好,将事情捅开了,对义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做完这一切,顾君恩从太原府城出发。
一路上他都是选择走官道。进入北直隶之后,在朝廷占据的府州县都要停留,将杨嗣昌的亲笔信函拿出来,让沿途官府的各级官吏看的一愣一愣的,要知道杨嗣昌可是内阁次辅,且皇上有专门的圣旨,杨嗣昌全权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有便宜行事的权力。
各级官吏当然不敢扣押顾君恩,只能够将情报迅速的向上面禀报,反正杨嗣昌驻扎在真定府。前去禀报也不要太长的时间。
杨嗣昌抓狂了,骑虎(www.shuxie8.com)难下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情急之中想到的策略,本来是很不错的。杨嗣昌也为这个注意暗自高兴,想不到流寇队伍之中也有谋士,而且将一切都算计的很好,人家公开了他的信函,且专程跑到真定府来讨要说法了,也就是说一封信函是无法打动别人的。
这是自作自受,事情到了这个境地,杨嗣昌无法彻底保密,他必须要稳控京城的局势。不能够让内阁首辅钱士升钻空子,至于说流寇有可能提到的条件。杨嗣昌也有所准备。
当务之急是必须派人到京城去,给皇上禀报相关的情况。杨嗣昌本人是无法离开真定府的,他是十余万大军的统帅,一旦他离开了,队伍很有可能出现骚动,而且李自成派遣了顾君恩前往真定府来商谈,他杨嗣昌若是不出面,事情也会朝着不可预料的局面发展。
杨嗣昌是进过了认真分析才给李自成写信的,朝廷目前无力打败李自成,强行进攻,导致的结局皇上和朝廷恐怕都是不能够承受的,唯有转移矛盾,让郑勋睿、李自成和皇太极三股力量自相残杀,才能够让朝廷得到喘息的机会。
不过朝廷的局势太过于特殊了,很多事情杨嗣昌也不能够为所欲为,要是遭遇大弹劾,甚至是遭受到惩戒,那他所有的计划都付诸东流。
杨嗣昌身边几乎没有什么亲信,朝廷之中依旧(www.hao8.net)是东林党人占据绝对的势力,尽管皇上对内阁首辅钱士升已经不是特别的信任,可钱士升在朝中安插了大量的东林党人,这些人已经成了气候,某种程度上面能够左右朝局了。
杨嗣昌的动作要快,他想到了牛金星和宋献策。
尽管说牛金星和宋献策是张溥提携的,可这么多年过去,张溥没有真正关注到两人,两人在朝中一直都不是很得知。
杨嗣昌没有想着笼络牛金星和宋献策两人,他看不起这两个人,投奔流寇又背叛流寇,这种人品质就不是很好。
不过目前能够代表他杨嗣昌到京城去给皇上详细禀报的人选,还真的不好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