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傲世三国之纵横> 第一四四章 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二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四四章 九死不分天下鼎,一生还负室前钟(二十(1 / 2)

 共有一百多人参加投票,其中有七十多人表示了支持,二十多人表示了反对,至此,各州刺史及五大中郎将得以同时进入议事院。</p>

随即,何进就报出了五大中郎将的推荐名单,其中五官中郎将为何进的弟弟何苗,虎贲中郎将为在平定中原黄巾贼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马腾,左中郎将韩和右中郎将边允是何进的心腹,只有羽林中郎将吕布是原属并州军的将领,同样是因为在平定冀州黄巾军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被举荐担任羽林中郎将。</p>

决定这五个名额的投票依然是有资格参加这次朝会的所有人共同参加的,最终这份名单有五十二人同意,四十九人反对,惊险的得到了通过。</p>

在这份名单被通过之后,名单上的五人只有之前已经担任了羽林中郎将的吕布和之前在担任右校尉的何苗在朝会之中。马腾此时甚至还在率领着护教军呆在豫州境内。</p>

这次的议事院人员的增加和五大中郎将名单的确定都是由朝会中所有人员共同投票确定的,这也成为了大汉帝国的一个传统延续了下去。从此以后,大汉帝国议事院名额的增加或减少,议事院人员的去留都需要经过朝会的全体人员投票决定。直到最终演变为各州议事院选举产生各州大朝会代表参加大朝会,大朝会选举产生大汉zhōng yāng议事院的人员,而议事院的成员最终选举产生内阁成员,内阁最终成了大汉帝国的最高决策机构,而大朝会则成为了大汉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此乃后话,暂且不表。</p>

新的议事院名单确定之后,朝会也就结束了,目送着天子离开了大殿之后,参加朝会的人员才鱼贯的离开了大殿,一边走一边议论纷纷。</p>

这一天在朝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很多人津津乐道了很长时间,何进的绝地反击和借力打力也让很多人所称道。至于这天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会对整个大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就不是当时的人们能够看出来的了。</p>

当天下午,何进就以大将军的身份召集了议事院的全体人员召开会议,除了虎贲中郎将马腾之外,其他的议事院成员全部都按时参加了这次会议。</p>

何进召开这次会议是希望能够通过议事院的决议而得到大汉zhèng fǔ承认太平道的合法地位。在大汉zhèng fǔ承认太平道的合法地位以后,何进还希望在下一次的大朝会上通过将太平道新设三州的刺史也列入议事院的决议。1691</p>

当何进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杨赐、袁隗和曹嵩这三公首先表示了强烈的反对,和何进设想的一样,他们还在希望能够出兵将太平道彻底平定,这一次将各州刺史加入议事院未尝没有拉拢他们希望借助他们控制的兵力进攻太平道的打算。</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九卿之后大多都是三公的心腹,对于杨赐、袁隗和曹嵩这三公的提议自然是全力支持,五大中郎将都是何进一手提拔,自然不用多说,全都支持何进的说法,而各州刺史中大多也都支持何进的建议,给予太平道一个合法的地位。</p>

议事院中也陷入了僵局。</p>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太平道大军将进攻洛阳城的消息。1931</p>

马腾和段煨一起带领着将近三万人的护教军已经抵达了轘辕关外,距离洛阳城只有数十里。两人表示只要大汉zhèng fǔ同意承认太平道的合法地位,他们就将带兵撤离。</p>

董卓则带领着护教军第一军的大部分主力将近五万人来到了潼关关城之下,同样是表示希望大汉朝廷能够承认太平道的合法地位。</p>

两路护教军的人数虽然不多,一直呆在洛阳城中的三公九卿对护教军的战斗力还没有太过直观的印象,但是各州刺史中的很多人都有和护教军并肩作战的经历,青州刺史皇甫嵩甚至有过和护教军交手的经历,对于护教军的战斗力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护教军的兵威之下,议事院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希望能够避免战争,和平解决此事。</p>

在太平道给出的最后期限的前一天进行的议事院会议中,经过投票决定承认太平道的合法地位,承认太平道对西北四州的合法统治,并且承认了阎明任命的西北四州刺史。他们分别是雍州刺史阎忠,新州刺史北宫烈和西州刺史北宫伯玉。</p>

议事院最后决定在下一次朝会中将西北四州除凉州之外的其余三州刺史添加进入议事院列入议程。</p>

在接下来举行的朝会上,通过了将雍州刺史、新州刺史和西州刺史添加进入议事院的决议,这样议事院就将由大将军一人,三公三人,尚书令一人,九卿九人,司隶校尉一人,十五州刺史十五人,五大中郎将五人,共三十五人组成。</p>

大汉帝国第二界议事院名单:</p>

大将军何进</p>

太尉杨赐</p>

司徒袁隗</p>

司空曹腾</p>

尚书令阳球</p>

太常马rì暺</p>

光禄勋丁宫</p>

卫尉董重</p>

太仆邓盛</p>

大鸿胪韩融</p>

少府樊陵</p>

大司农张温</p>

廷尉崔烈</p>

大宗正刘虞</p>

司隶校尉朱儁</p>

幽州刺史卢植</p>

冀州刺史王芬</p>

并州刺史丁原</p>

兖州刺史伏完</p>

青州刺史皇甫嵩</p>

豫州刺史王允</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