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来看吧小说>科幻灵异>红楼之宁府贤孙> 第六章 湖畔论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湖畔论政(2 / 2)

贾瑛听完,不禁蹙眉,沉思再三还是开口问道:“老师何故生此悲凉之意?”</p>

冯严宽轻叹一笑道:“呵呵,人老了,牢骚也就多了,你们年轻人怕是不爱听的。”</p>

贾瑛微微一笑,劝道道:“老师怎就生了垂暮之感,如今陛下有心整顿吏治,改革弊政,正是老师报国的大好时机,老师春秋不过五十有六,但有什么抱负,起码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去做,怎么就说自己老了呢!”</p>

冯严宽听了贾瑛的话,先是一阵愕然,紧接着便一声道:“哈哈哈!想老夫年过半百,没成想最后倒教你个孺子给教育了一顿......”</p>

说着,一边拉起贾瑛的衣袖走向殿中的圆桌,一边说道:</p>

“你且放心,老夫还没到灰心丧气的地步,方才也不过是想起一些过往,一时有些感怀罢了。”</p>

老人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贾瑛坐下。</p>

又道:“倒是你小子,年岁不大,又远在南疆,反倒对朝廷的风向了解这么清楚,怕是下了一番功夫吧。”</p>

贾瑛先扶老人坐下,这才归于自己的座位道:“倒谈不上什么清楚了解,不过是学生胡乱猜测罢了。”</p>

“哦?你且说说。”冯严宽一时来了兴趣,同时也暗中藏有考校之意。</p>

贾瑛理了理思绪道:“还要从三月前的邸报说起,学生以为,今岁朝中不过两件大事最为值得关注,一是陛下重开恩科,欲广揽天下人才;二是起复旧员,尤其是像老师这一类的清廉老谋之臣。这两件事,无论哪件,都与吏治有关。”</p>

见贾瑛如此夸赞自己冯严宽莞尔一笑,默不作声的点了点头。</p>

贾瑛接着道:“自今上御极,嘉德元年以来,全国多地都发生了白莲教谋逆作乱之事,虽然多数被官军镇压了下来,但最大的一股白匪,仍旧在西疆一代活跃,数个省份已经连续三年未能收上来一丝赋税。”</p>

“国库没钱,便无法剿灭叛匪,叛匪不灭,这几个省份就不能为国库提供税赋,如此便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匪会越剿越多,大乾朝会越剿越穷。”</p>

冯严宽面色渐渐严肃起来,沉声道:“那你认为朝庭该如何根解此困?”</p>

贾瑛坐直了身子说道:“朝庭若想解困,就得从根本上下手。何为根本?就此事而论,用兵一事首在粮饷,国库亏空拨不出银子供西军平匪这是表,而其真正的根源实则在吏治本身。”</p>

“国库亏空,不代表国家没钱。</p>

白匪说是盘踞西疆四省,实则大多集中在川陕之地,湖广、贵州二省的叛军,不过是一些散兵游勇罢了,便是川陕二省,也尚有小半土地依旧掌握在朝庭手中。</p>

川陕二省被叛匪荼毒,贵州一省为新定之地,且自古以来便是贫瘠之地,这三省无法按照常例上缴税赋也就罢了,那湖广布政使司呢?”</p>

接着又道:“就算湖广布政司确实缴纳不上税赋,可我大乾两京十三省布政司,除去上面四省,尚有两京九省之地,且多是繁华富庶省份。”</p>

“别的不说,仅南直隶一省的税赋就比这四省加起来还要多,更何况还有山西、山东、河南等大省,如何就凑不出这区区剿匪的银子来,钱都哪儿去了呢?</p>

銆愭帹鑽愪笅锛屽挭鍜槄璇昏拷涔︾湡鐨勫ソ鐢紝杩欓噷涓嬭浇 www.mimiread.com 澶у鍘诲揩鍙互璇曡瘯鍚с€傘€?/p>

学生几年前遇到一位先生周游天下,与他攀谈,这位先生曾告知学生还是本朝宣隆六年的时候,全国税赋折合银两多达四千八百万两。到宣隆二十年的时候,全国税赋有所下降,但仍高达四千五百万两。</p>

再到宣隆三十六年,全国税赋便有了大幅下降,折银不过三千七百多万两。直到宣隆五十年以后,朝庭税赋便只能维持在两千六、七百万两上下。”</p>

说着,贾瑛忍不住拍了下桌子,有些无奈道:“而如今呢,学生听说,嘉德二年之时,朝庭收到的税赋居然只能勉强维持在两千万两上下。学生很想知道,我大乾丢掉的那两千八百多万两银子,都到哪儿去了!想我大乾自开国以来,到如今不过才经历了第四代帝王,怎就到了如此地步呢?”</p>

冯严宽在一边静静的听着,可心里却极不平静,连抚须时的力道都不由加大了几分,拽下来好几根灰白的胡须来。</p>

同时他对自己的这位学生也感到很是惊讶,要知道,便是他为官二十多载,对大乾自宣隆年以来的各岁税赋收入也不过是有个笼统的印象,只知道少了许多,却不像贾瑛这般如数家珍。</p>

“是啊,世人都在称颂宣隆盛世,可又有几人知道,我大乾的国力实则越来越弱啊!”</p>

冯严宽心情似乎有些低郁,沉默了良久,才道:“你接着说!”</p>

贾瑛方才继续说道:“恩师刚才提到宣隆盛世,学生认为,这话其实没错,自太祖开国以来,到现在,咱们大乾确实是日渐昌盛,人口也越来越多,士农工商多有发展。可再大的盛世,也经不起吏治腐败带来的祸患呀!”</p>

“说到底,不是咱们大乾税赋变少了,反而变多了。只是随着国家的兴盛,贪官污吏也变得越来越多了,今日你贪一点,明日我拿一些,层层盘剥、层层克扣、层层贪腐,最后到了朝庭手里,又能剩多少呢?”</p>

“而今陛下再无掣肘,必图振兴,而欲振兴,必先解决吏治贪腐,贪腐少了,国库就有钱了,只要国库有了钱,平叛不过是一二年的事情,到那时四海升平,陛下才能真正放手施为,再无顾忌。”</p>

说道此处,贾瑛看向冯严宽,目光灼灼道:“而想要整顿吏治,就需要有帮手,帮手哪里来,其一则是新取士子,这些士子尚未被官场贪腐之风腐蚀,这样用起来才能大胆放心。</p>

但是,只是这些新科士子还是不够的,他们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尚需老成持重,又为官清廉的老臣掌舵护航,而这些能托以国之大事的老臣,大都在宣隆五十九年,至嘉德二年中被贬的贬,黜的黜。”</p>

“是以,今上才会在太上殡天之后,连下两道旨意。因此,学生窃以为今上之意大概在此吧。”</p>

贾瑛说完之后,便不再言语,恭恭敬敬坐在一旁,等着恩师教诲。</p>

冯严宽满脸欣慰的点了点头道:“有徒如此,吾心甚慰!”</p>

“不瞒你说,本来对于你这么急着便要参加会试,老夫还有些不喜,毕竟你尚未及弱冠之年,理因再沉淀几年,然后考虑出仕也不算迟,不过如今......看来是老夫多虑了,以你的见识甚过朝中半数以上官吏良多啊!老夫以一己之心,对你的看法有些偏颇,你不要记在心上才好!”</p>

贾瑛心中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微微一笑说道:“学生并非不知好歹之人,老师此心实则是对学生的爱护,毕竟,学生的年纪确实......”</p>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种偏见在任何时代都屡见不鲜,当然,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是偏见,而是事实。</p>

冯严宽眼见学生有如此认识,当下便也不再担心,话题一转说道:“今年五月以来,老夫断断续续收到不少故友同僚的书信,其中不乏来自京中的,信中所提之事也如你所说那般,今上却有重新启用老夫之意,不过前些日子,京中却来了圣旨,任命老夫为钦差大臣,巡抚湖广,且召谕之中带有催促之意。”</p>

冯严宽目光再次望向大殿之外的岳阳城,说道:“起初老夫还有些不解,直至东莱公自京中给老夫来信,信中提及前湖广布政右使齐本忠,在入京途中全家被人杀害,事发地又在与其家乡相邻的岳州境内,今上龙颜大怒,要严惩真凶,东莱公遂举荐老夫查办此案。”</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